文:鄒玉杰律師;
做一輩子刑辯,防一萬人失足……
在假藥類刑事案件中,辯護工作需要從多個維度展開,包括事實認定、法律適用、量刑情節(jié)以及程序合法性等方面。
以下是具體的辯護策略和要點:
一、事實與定性辯護:突破指控基礎
1.質(zhì)疑主觀明知
主觀故意是構成犯罪的核心要件。如果證據(jù)無法證明被告人“明知是假藥”,可以主張不構成犯罪。例如:
被告人通過正規(guī)渠道進貨,且有完整的采購記錄和供應商資質(zhì);
藥品外觀無明顯異常,銷售價格符合市場規(guī)律;
沒有逃避監(jiān)管或隱匿證據(jù)的行為。
參考案例:曾某某銷售假藥案中,因無法證明主觀明知,檢察院最終作出不起訴決定。
2.推翻“假藥”認定
2019年《藥品管理法》修訂后,刪除了“未經(jīng)批準進口藥品按假藥論處”等情形。辯護時需要重點審查:
涉案藥品是否符合現(xiàn)行法律對假藥的定義(如成分不符、冒充藥品等);
鑒定程序是否合法(如檢材是否被污染、鑒定機構是否具備資質(zhì))。
關鍵點:如果藥品實際有效且未造成危害,可以主張案件屬于行政違法而非刑事犯罪。
3.否定“生產(chǎn)/銷售”行為
生產(chǎn)行為:如果被告人僅參與儲存、包裝等輔助環(huán)節(jié),且不明知是假藥,可以主張認定為從犯或無罪。
銷售行為:如果是無償提供、自用或偶發(fā)性轉(zhuǎn)讓,不構成“銷售”行為。
參考案例:魏某生產(chǎn)假藥案中,法院認定其寄送假藥的行為不構成銷售罪,因為缺乏直接獲利證據(jù)。
二、量刑辯護:降低刑罰的關鍵路徑
1.法定從輕情節(jié)的運用
從犯地位:如果被告人僅提供物流、包裝等輔助作用,可以主張從犯地位,爭取減少基準刑30%-50%。
自首/立功:主動投案或提供重要線索的,可能減輕刑罰30%以下。
認罪認罰+退贓:認罪認罰并積極退贓的,可以減少刑罰15%-30%。
2.社會危害性低的論證
如果假藥未造成實際健康損害(如未檢出有毒成分、未延誤治療),可以主張適用較輕的刑檔(3年以下)。
對于銷售少量民間傳統(tǒng)配方藥品或未經(jīng)批準進口藥品但無實際危害的案件,可以爭取無罪處理。
三、程序與證據(jù)辯護:瓦解控方證據(jù)體系
1.排除非法證據(jù)
審查行政執(zhí)法證據(jù)的合法性,如扣押程序是否存在瑕疵、鑒定機構是否具備資質(zhì)。
申請專家輔助人出庭,質(zhì)疑藥品檢驗結(jié)論的科學性。
2.打破“明知”的推定鏈條
公訴方常通過以下情形推定被告人“明知”,需逐一反駁:
低價進貨:可以舉證說明是市場波動或正常折扣;
隱蔽交易:可以解釋為行業(yè)慣例(如避免同行競爭);
曾受處罰:需要證明本次行為與歷史處罰缺少關鍵性。
四、辯護全流程要點
偵查階段:申請重新鑒定,固定有利證據(jù)(如進貨單據(jù)),申請取保候?qū)彛峤环梢庖姇?/p>
審查起訴階段:提交類案檢索報告,推動不起訴聽證,如果證據(jù)確實充分,可以爭取認罪認罰從寬處理。
審判階段:申請專家證人出庭,打亂控方的提前部署,爭取打掉關鍵性證據(jù),比如鑒定意見或者審計報告等。
六、結(jié)語
假藥類案件的辯護需要“三位一體”策略:
技術層面:深挖藥品專業(yè)問題(如成分分析、鑒定方法)。
法律層面:精準適用《藥品管理法》及刑法修正動態(tài)。
策略層面:以主觀明知、危害結(jié)果為突破口,結(jié)合量刑協(xié)商空間制定階梯式方案。
作者:鄒玉杰律師
九章刑辯創(chuàng)始人,安徽律師門戶網(wǎng)創(chuàng)始人;
亳州律協(xié)刑委會主任,金亞太(亳州)律師事務所主任,譙城區(qū)法學會首席法律咨詢專家……
目標:窮二十年蠻力,救一百條人命!
#亳州刑辯
#亳州市最厲害的刑事律師在哪里?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