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李丹萍 實習生 張清源)7月21日,由國家民委指導、民族文化宮策劃的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文物古籍展“西藏專展”“新疆專展”媒體開放日舉辦,宣布展覽于近期對外開放。
“西藏專展”展品清中期花梨木祥云蝠靈芝紋卷頭案。活動方供圖
兩大展覽作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文物古籍展”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大量實物展品和圖文史料全景展現西藏、新疆發展歷程和各民族共同締造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歷史脈絡。
“西藏專展”集中展示近70件明清皇宮家具及50件中央頒賜圣旨印章,以“天下一統”“四海一家”等6大單元,實證西藏與內地血脈相連、不可分割的歷史脈絡;“新疆專展”以“新疆自古屬中華”為核心,設“明月出天山”“絲路匯八方”等5大單元,精選200件文物古籍、193幅圖片及9部視頻,系統呈現新疆與中原千年交融史。
“新疆專展”展品之一:《山海經》【晉】郭璞注【清】郝懿行箋疏,清嘉慶十四年(1809)刻本。活動方供圖
展覽以物證史,超越王朝斷代史與地方族別史,以中華民族共同體孕育發展壯大的歷程為主脈,闡釋中華民族從多元凝聚為一體的歷史必然,打造呈現中華民族共同體敘事的政治展、思想展。例如,“新疆專展”以不同時代、類型的展品凸顯出強烈的“共同性”,不僅講清大一統時期中央對新疆的有效管轄,更以實證闡明并立對峙時期的新疆始終“向東看”,政權割據與地域隔斷從未中斷其與中原的一體化進程,各地方政權持續行漢制、興儒學、傳播中華文化。
展覽現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李丹萍/攝
展覽現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李丹萍/攝
展覽還以科技賦能,打造沉浸體驗。“西藏專展”設置榫卯互動區、“圣旨印章長廊”,輔以少數民族詩人詩詞投影墻,讓觀眾在參與中感受各民族對中華文化的深刻認同。“新疆專展”通過數字“同心井”造型,結合全景歷史地圖、全息投影及互動服飾打卡區,以代入式歷史體驗令觀眾置身絲路文明交融“現場”。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文物古籍展自2023年8月開展以來,已接待近40萬觀眾,并通過網絡直播覆蓋邊遠民族地區青少年。憑借創新理念與深遠影響,該展今年榮獲了全國博物館十大陳列展覽精品“特別獎”。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