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車輛涉水、海邊陷車等突發狀況成為夏季出行的潛在風險,一場聚焦 “實用安全” 的培訓正在車企與用戶間搭建橋梁。2025 年 7 月 14 日,2025 年度第 8 場 “福野守護計劃” 防災減災培訓在青島長安福特六和店順利舉辦,30 余名車主與社區居民通過專業授課與實操演練,系統掌握應急處置技能 —— 這不僅是福特汽車企業社會責任的落地實踐,更開創了 “車企 + 用戶 + 專業機構” 共筑出行安全生態的新模式。聚焦場景化安全:從 “理論科普” 到 “實戰演練”
作為海濱城市,青島的車主日常面臨兩類典型風險:雨季頻發的車輛涉水、海濱游玩時的沙灘陷車。此次青島場培訓直擊痛點,邀請青島紅十字同塵救援中心的專業團隊授課 —— 這支擁有豐富災害救援與交通事故處置經驗的隊伍,摒棄 “通用化知識灌輸”,轉而以本地場景為核心設計課程。
在理論環節,講師結合青島近 3 年雨季交通事故數據,拆解車輛涉水后的 “逃生黃金 30 秒” 操作邏輯:從解鎖中控、破窗位置選擇到棄車時機判斷,每一步均對應真實案例中的教訓總結;針對沙灘陷車,則通過力學原理講解 “放氣減重 + 墊物脫困” 的科學方法,糾正 “猛踩油門” 的常見誤區。
而在實操環節,心肺復蘇與創傷包扎演練成為重點。救援隊教官采用 “分解動作示范 + 一對一糾錯” 模式,從按壓深度、頻率到繃帶包扎的 “8 字固定法”,確保每位參與者都能掌握關鍵要領。“以前覺得急救離自己很遠,現在親手操作后才發現,正確的方法能大大提升救援成功率。” 參與培訓的福特車主王先生表示,這種 “有用、能用” 的課程設計讓他印象深刻。
從 “單次培訓” 到 “生態構建”:福特的安全公益進階之路
青島場的順利舉辦,是 “福野守護計劃” 全國推進的縮影。自 2025 年 5 月啟動以來,該計劃已在合肥、廣州、深圳、北京、鄭州、青島六城完成培訓,覆蓋近 300 名用戶,且形成了遠超 “培訓本身” 的生態效應 —— 兩個月內,由福特車主、員工組成的 “福野守護聯盟” 迅速擴容至 100 余人,并聯合經銷商建立 3 個公益救援補給站,為專業救援隊提供車輛支援與場地服務。
這種 “用戶參與” 的模式打破了傳統車企公益 “單向輸出” 的局限。中國災害防御協會作為指導單位,為聯盟提供標準化救援知識體系支持,而福特則通過經銷商網絡搭建 “線下服務樞紐”,讓用戶從 “安全知識學習者” 轉變為 “應急救援參與者”。正如青島紅十字同塵救援中心隊長李延照所言:“車企的加入不僅帶來資源支持,更激活了‘普通人救普通人’的民間力量。”
深耕中國市場:安全基因驅動的本土化實踐
作為 “福特更美好的世界” 企業社會責任項目的核心板塊,“福野守護計劃” 的推進邏輯,與福特在中國市場的 “用戶中心” 戰略高度契合。從產品端的安全配置研發,到服務端的應急能力培養,福特正將 “安全” 從 “車輛屬性” 延伸為 “生態能力”。
據了解,未來一個月,該計劃將登陸南昌、唐山、重慶、成都四城,針對南方雨季、西南山區等不同地域的出行風險定制課程。這種 “因地制宜” 的布局,既體現了對中國市場的深度洞察,也讓 “出行安全” 從品牌口號轉化為可感知的用戶價值。
從燃油車時代的 “車身安全” 到新能源時代的 “全場景安全”,福特的探索從未止步。“福野守護計劃” 的落地,不僅是車企社會責任的踐行,更預示著一種新趨勢:當汽車從交通工具演變為 “移動生活空間”,車企的責任邊界也在拓展 —— 從保障 “車輛本身的安全”,到守護 “用戶全周期的出行安全”。而這種以用戶為中心的長期主義,或許正是福特在激烈市場競爭中保持差異化優勢的關鍵所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