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大家好!
開屏熱搜放大鏡閃亮登場!
在這里,開屏新聞記者將落地熱點新聞,深入挖掘熱搜背后的新聞故事。每天5分鐘,和開屏新聞一起一覽昆滇爆款話題,開啟精彩探索之旅!
今天是7月22日,截至12點45分,昆明網友們熱切關注著本地熱門話題,微博昆明同城熱搜前幾名分別是:
●楚雄彝繡時裝展綻放非遺魅力 ●云南人的快樂隨地可見 ●赴一場與云南的夏日清涼之約 ●云南普者黑景區萬畝荷花盛放 ●安寧半邊紅李子脆甜爆汁
其中,由@春城晚報主持的話題#云南發現5種中國新記錄魚類#等話題也獲得了網友們的熱切關注,話題熱度還在持續攀升中。
云南彝繡又火了!
7月22日,“楚雄彝繡時裝展綻放非遺魅力”的話題沖上熱搜。彝繡手藝人憑借一針一線,將對日月星辰等自然元素的獨特理解,精妙地“繡”進每一寸布料,每一件衣裳。其色彩斑斕、構圖嚴謹的傳統圖案,在融合現代時裝的剪裁設計下,煥發出別樣的生機與活力。
多元呈現:讓彝繡服裝適應每一個場景
當天(7月22日),開屏新聞記者采訪到了熱搜話題中視頻里多套彝繡服裝的設計師——云南咪依嚕民族發展有限公司的負責人羅珺。她向記者介紹,她的彝繡服裝設計深度挖掘文化精髓,創新性地融合校服、正裝、禮服與時裝的多元系列,旨在讓彝繡的生命力在不同場景中綻放。從幼兒園到高中的“文化校服”,到專為職場人士打造的“公務正裝”,再到承載夢想的“禮服”,以及彰顯個性的“時裝”。
她認為,文化自信不應止于口頭,更應深植于生活的日常。因此,在她的設計版圖中,除了高端定制的禮服和商務正裝,更是創新性地推出了校服系列。她希望通過在校服中融入彝繡傳統圖案,讓孩子們從小便能感知民族圖案與色彩的魅力,培養新一代的文化傳播者。
在圖案靈感方面,羅珺巧妙地將傳統與地域特色融合。她說:“我們的產品,既要有文化的傳承和內涵,更要有現代人的時尚感。”她不僅汲取彝繡設計中經典的紅黃色彩與傳統紋路,還特別融入了楚雄獨有的“綠孔雀”元素。這些靈動的圖案不僅為服裝增添了生機,也間接推廣了家鄉的文化名片。同時,她還從彝繡傳統圖案中獲取靈感,例如她在男裝中巧妙運用祥云紋和羊角紋等元素,賦予服裝更深的文化特色。
在針法運用上,羅珺在傳統平繡和插繡的基礎上,大膽創新,引入了扣線繡、壓線繡等技法,使得彝繡的圖案更具立體感和層次感,提升了整體高級感。面料的選擇也因應服裝的應用場景而異,她選用真絲、輕紗來凸顯禮服的飄逸,而棉麻等材質則用于日常穿著,同時兼顧彝繡工藝的承載力,保證服裝的品質與文化特色并存。
全方位把控:設計流程與團隊協作
羅珺告訴記者,她與彝繡的緣分始于耳濡目染的童年。她出生于一個世代傳承彝繡技藝的家庭,外婆和母親的指尖飛舞,將一針一線勾勒出的美麗圖案,深深烙印在她的記憶中。正是這份與生俱來的熱愛與責任感,促使她投身其中。
每一件彝繡服裝的誕生,都凝結著羅珺及其團隊的心血。設計流程始于對受眾需求的深入思考。她強調,設計師首先要明確服裝的使用者及其場景,以此為基礎,規劃文案、設計圖案,最終選擇最合適的刺繡針法和技藝,確保最終呈現的視覺效果和文化內涵。
在團隊建設上,公司通過“公司+合作社”的模式,為楚雄當地的繡娘提供了就業機會。在今年楚雄火把節的服裝走秀上,羅珺的團隊展示了六七十套精心設計的彝繡服裝,每一件都凝聚著整個團隊的智慧和汗水。
“一件高端定制禮服的制作周期至少需要一個月,全部為手工縫制,這背后是對彝繡技藝的極致追求和對匠人精神的堅守。”羅珺說,她本人更是一輩子只做了這一件事。除了個人創作,她還積極開辦工作室和各類培訓班,旨在提升更多人的彝繡技藝。面對年輕一代的民族服飾設計者,她認為只有深刻理解民族文化內涵,才能真正將其融入設計,創作出有靈魂、有深度、能打動人心的作品。
今天的“開屏熱搜放大鏡”之旅
告一段落
明天同一時間
開屏熱搜放大鏡
繼續和你一起探索更多
昆滇精彩!
策劃 王云
統籌 何曉宇
開屏新聞記者 張田睿 文 龍宇丹 攝
一審 資漁
責任編輯 呂世成 陳潔
責任校對 貓恩泊
主編 林舒佳
終審 編委 李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