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高考錄取結果陸續公布,高校分數線全部出爐。
港科大(廣州)錄取線殺入全國高校TOP5,哈工大(深圳)、南方科技大學力壓中大、華工。
而全省最難報的人工智能、計算機與電子通訊等專業,依然是大熱門。
這些數據的背后,是城市之間的產業、人才爭奪戰。
|廣州大學城航拍
| 廣州樓市發布 攝
壹
從廣東省內頭部高校的錄取分數線TOP10榜單來看,總體呈現兩大趨勢。
一方面,中大+華工還是大多數高分學子的首選。
數據顯示,兩所學校今年的物理類招生人數分別有2500人和2793人。
這兩個數字加在一起,約占錄取線TOP10學校招生規模的一半。
|廣州樓市發布 制
另外別忘了,除了中大和華工,廣州還有一所分數線超高的港科大(廣州)。
和去年一樣,這所學校今年還是只在提前批招生,投檔線高達635分,位列全國高校TOP5。
|廣州樓市發布 制
不同的是,今年港科大(廣州)在廣東的物理類招生計劃是208人,擴招比例接近70%。
即便是大幅度擴招,還是搶走了不少學霸,也足以證明學校的吸引力。
|港科大(廣州)
|圖源:學校官網
不得不說,以上這三所學校,可以說是廣州高校培育高端人才、發力科技創新的中堅力量。
海珠的中大國際創新生態谷,已形成 “人工智能+生物醫藥+新材料” 矩陣。
這里累計孵化企業超600家,培育了廣東醫谷、廣東材料谷等產業平臺。
天河的環五山創新策源區,聚集灣區20%的國家重點實驗室、176家科研平臺。
超600家高新技術企業,每年光研發投入就超過30億,約為天河的30%。
|環五山創新策源區航拍
| 廣州樓市發布 攝
港科大(廣州)除了投用的一期,目前也在抓緊建設二期工程。
短短三年,該學校涌現出師生創業項目150個,其中70家已注冊公司,整體估值達45億。
而深圳雖然上榜學校多,但主要是走小規模招生路線。
哈工大(深圳)、南方科技大學、深圳理工三所大學總計在廣東招收物理類考生560人。
這里面值得關注的,就是去年的“超級黑馬”深圳理工大學。
它今年的投檔線又比去年提高了5分,力壓中大和華工。
這所學校頭頂深圳+中科院的“雙重光環”,加上與華為、騰訊等企業合作課程,就業上明顯占優,今年依舊是大熱門。
|深圳理工大學
| 圖源:學校公眾號
值得一提的是,東莞也在“抄作業”,走“小而精”招生路線。
同樣進入TOP10的大灣區大學和香港城市大學(東莞),招生人數分別只有80人、62人。
特別是首次招生的大灣區大學,因地處松山湖靠近華為,錄取分數線直追華工。
|大灣區大學
| 圖源:學校公眾號
另一方面,人工智能專業依然是報考的大熱門。
樓市君梳理全省最難報考的15個專業發現,人工智能/計算機類占據大多數。
即便排全省8000名以內,成績位列前1%的考生,也未必能穩上這些專業。
緊隨其后的,還有涉及半導體、電子信息類的專業,都是高端人才的聚集地。
|廣州樓市發布 制
這些高校對明星專業的要求也很高。
比如港科大(廣州)今年的專業組103科技創新班,就采取了全英教學,外語分數必須≥120分。
但即便如此,依然阻擋不了頂級學霸選擇這些“王牌專業”。
這也從側面說明了,現在很多學生和家長逐漸開始選擇“專業優先、就業為王”。
在這樣的背景下,高等教育體系的專業設置也不斷調整。
包括武漢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都通過院系調整為新一輪的人工智能產業爆發提供人才支撐。
貳
事實上,人工智能相關專業,也是目前就業市場的香餑餑。
根據獵聘大數據研究院最新推出的《2025上半年人才供需洞察報告》,今年上半年AI技術人才需求出現了顯著增長。
在需求增長最快的TOP20職位中,人工智能相關崗位就占了6個,包括機器人工程師、算法工程師等,需求增速均超過了30%。
|圖源:獵聘
目前,國內AI人才缺口已突破500萬,處于高度供不應求的狀態。
按麥肯錫的預測,到2030年國內對AI專業人員的需求將增至2022年的6倍!
特別是大灣區,AI技術崗位需求增速高達45.12%,超過了長三角、京津冀。
而旺盛的崗位需求也讓這些專業的“錢景”不言自明。
同樣來自獵聘的數據,有31.03%的AI技術崗位年薪在50萬以上,遠超全行業6.4%的平均水平!
|廣州樓市發布 制
這些數據都證明了一個事實:
AI技術紅利仍處于擴張周期。
因此,包括廣州在內的多數城市,都在加速布局AI產業。
就比如,廣州布局AI的時間,比大多數人想象的更早。
早在2018年,廣東省發布《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首次將廣州作為全省人工智能產業“雙核”之一。
根據廣州科技局數據,目前廣州已經擁有包括琶洲在內的4個廣東省人工智能產業園、30家省級大數據骨干企業、13家省級人工智能骨干企業。
目前,全市共有人工智能相關企業約1800家。
|琶洲航拍
|廣州樓市發布 制
那么,這些人工智能專業的學生畢業后,大概會去哪里上班?
樓市君也從廣州的產業布局上,看到了一些端倪。
在今年,廣州提出“12218”現代化產業體系,進一步明確全市共培育31個人工智能重點載體。
其中,就包括了廣州珠江沿岸地區高質量發展帶上的12個濱江高端產業園。
琶洲、金融城、魚珠、廣州大學城、白云湖、萬頃沙...基本都是 廣州最熱門的板塊。
|廣州樓市發布 制
就拿琶洲來說,就是廣州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試驗區的核心片區。
根據規劃,琶洲重點發展互聯網與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術等數字技術產業。
目前,整個片區已經吸引了阿里巴巴、小米等頭部企業集聚。
前兩天,騰訊廣州總部大廈正式通過驗收,琶洲的產業聚集度還會更高。
|琶洲西區航拍
|廣州樓市發布 攝
此外,還有魚珠、科學城、知識城、創新城、白云湖、灣區新岸等板塊,也在AI產業發展中嶄露頭角。
這些板塊都在積極布局人工智能行業,吸引了大量的人才和資源,成為廣州的熱點板塊。
| 華為研發中心實拍
| 廣州樓市發布 攝
按照計劃,2025年廣州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預計占全市GDP的15%,人工智能產業就是背后的最大推手。
因此,對廣州來說,高效招收頂級學霸,培育高精尖人才只是第一步。
更重要的一點還在于,能夠借助更多的科技企業來吸引人才,持續壯大科技創新實力。
在人工智能產業飛速發展的當下,AI相關的行業也會更加熱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