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關稅步步緊逼,身為歐盟的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依舊對美抱有期待,主張通過談判甚至歐盟讓步來換取與美達成協議。
馮德萊恩原以為與美國達成貿易協議已近在咫尺,然而美國官員上周告訴歐盟貿易專員,歐盟需要作出更多的讓步,比如接受對大多數歐洲商品征收15%甚至更高的“基準關稅”。
可見,歐盟的讓步讓特朗普吃到甜頭,如今10%基準關稅,已經滿足不了特朗普的胃口了,但不得不說一句,歐盟能有如今的處境,都是歐盟自己作的。
特朗普將關稅大棒砸向歐盟之際,中國向歐盟拋出了橄欖枝,外長千里迢迢遠赴歐洲,然而馮德萊恩大言不慚的批評中國,還向中國提了多個要求。
不僅要求中國進一步放寬對歐洲企業的市場準入,還希望中國放松稀土管制,并解決“產能過剩”問題,還特別警告“中國與普京的互動,將成為未來中歐關系的決定性因素”。
顯然,失去美國支持的歐盟,想通過施壓中國來迫使普京停火,同時還打著中美博弈的背景,中國不會拿歐盟怎樣的算盤。
借口所謂的“援助俄羅斯”做文章,對中國實施制裁,德國財長更是表示,中國的產品是“垃圾產品”,很明顯,援俄只是借口,遏制中國才是歐盟的真實意圖。
如此爛泥扶不上墻的歐盟,中國也算徹底對其失望,7月21日,商務部重拳出擊,表示將采取必要措施。
與此同時,美歐談判也傳出壞消息,特朗普得寸進尺,要求歐盟接受15%甚至更高的“基準關稅”,這一消息令歐盟措手不及。
此前,歐盟已著力推進一項協議的達成,旨在將關稅稅率穩定在10%,對于部分歐盟成員國而言,這一稅率水平已是經過艱難磋商后達成的妥協結果。
眼下,特朗普坐地起價,然而歐盟手上的牌卻早已經沒有了。
一名德國官員表示,所有的選項已經擺在了桌面上,這意味著,歐盟的條件并未打動特朗普,相反讓特朗普覺得,歐盟的基準關稅不應該是10%,而應該是15%甚至更高。
特朗普步步緊逼的姿態,讓越來越多成員國對此前景感到悲觀。
一位知悉內情的官員向《華爾街日報》披露,德國領導層起初認為,特朗普所發出的關于加征30%關稅的威脅信件,不過是在談判最后關頭的討價還價手段。然而,上周他們獲悉,美國官員要求歐盟接受更高幅度的關稅,并且不打算對其經濟命脈——汽車行業給予任何豁免。在此情形下,德國領導層終于按捺不住,態度發生徹底轉變,轉而支持采取報復措施。
更有甚者,德國還表示,“如果美國想要戰爭,他們會得償所愿”,不得不說,作為二戰的主要發起者,德國這話充滿了火藥味,瞬間將美歐局勢升級。
即使德國實力早就不允許了,但美國卻絲毫不想給歐盟留活路。
當前,歐盟在國際貿易格局中陷入較為被動的境地。其根源在于美國針對全球貿易伙伴發起了關稅戰,其中擬對歐盟產品加征高達30%的關稅。
面對美國如此猛烈的關稅攻勢,歐盟顯然難以承受。
從經濟邏輯來看,對于一般商品而言,若加征30%的關稅,會顯著推高成本,進而極大壓縮企業的利潤空間。因為過高的成本會抑制消費者的購買意愿,降低市場需求。具體到美歐貿易,美國對歐盟產品加征30%關稅,意味著歐盟產品在美國市場的價格競爭力大幅削弱,從而喪失原有的競爭優勢。
在此背景下,歐盟的處境愈發艱難。歐盟眾多產品高度依賴美國市場,這主要源于美國市場相對較高的利潤率。
俄烏沖突的爆發已經使歐盟失去了能源方面的紅利優勢,而美國此時發起的關稅戰,無疑是雪上加霜,進一步擠壓了歐盟廠商的利潤空間,令歐盟在國際貿易中陷入極為被動的局面。
歐盟自認為是美國的忠實盟友,但特朗普卻認為歐盟的成立就是為了占美國的便宜。
關稅訛詐徹底惹怒歐盟,但問題的關鍵在于,向美國跪久了,還有站起來的“利器”嗎?
中國很早就告訴了歐盟,妥協換不來尊重,馮德萊恩卻回應中國,如果中國不答應歐盟的請求,她就不會訪華。
可如今呢,馮德萊恩又乖乖宣布訪華行程,戲劇的是,此前馬克龍還說美國是盟友,果然“跪久了”,路也不會走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