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央視新聞消息,美國政府21日公開超過23萬頁黑人民權領袖馬丁·路德·金遇刺案檔案。美國民權活動人士以及媒體質疑,政府似欲借發布遇刺案檔案,轉移公眾對富商杰弗里·愛潑斯坦案檔案發布情況的關注。
親屬反對
▲美國國家情報總監圖爾茜·加巴德21日在社交媒體上的發文截圖
美國國家情報總監圖爾茜·加巴德21日發表聲明,宣布向公眾公開“等待近60年的聯邦政府調查的全部內容”,檔案文件可在美國國家檔案館的網站上查詢。
據美聯社報道,馬丁·路德·金遇刺案檔案最初由聯邦調查局匯總,自1977年以來封存,原計劃于2027年解密。總統特朗普今年1月上任后簽署檔案解密行政令,前總統約翰·F·肯尼迪及其弟參議員羅伯特·F·肯尼迪遇刺案的全部剩余檔案先后于今年早些時候公開,行政令涉及的唯一剩余案件檔案眼下也得以公布。
馬丁·路德·金的兒子馬丁·路德·金三世和女兒伯妮絲·金當天發表聲明說,本案“數十年來牽動美國公眾的好奇心”,但畢竟屬于“私事”,公眾“應基于完整歷史背景”看待檔案中的內容。
聲明說,“我們支持透明、解開歷史疑團”,但反對將檔案內容用作損害馬丁·路德·金聲譽及“民權運動重要成果”的行為。
疑云再起
1968年4月4日,馬丁·路德·金在美國孟菲斯市聲援罷工的環衛工人時遇刺,時年39歲。刺殺他的詹姆斯·厄爾·雷一度認罪,后又翻供,于1998年死于獄中。長期以來,雷是否單獨作案或兇手是否另有其人存在爭議。
1998年,時任司法部長珍妮特·雷諾應馬丁·路德·金家人訴請下令重新調查遇刺案后,司法部稱“未發現任何證據可以推翻1969年認定雷為兇手的司法判決”。
在21日的聲明中,馬丁·路德·金的子女重提“雷并非真正兇手”的說法,并指出在馬丁·路德·金家人20世紀末提起的一樁訴訟中,陪審團一致認為“馬丁·路德·金是一場陰謀的受害者,共謀者包括政府機構”。
這份聲明同時指責聯邦調查局前局長約翰·埃德加·胡佛在馬丁·路德·金生前對其展開監視并散播虛假信息,以“破壞”馬丁·路德·金的聲譽,“摧毀”美國民權運動。
▲1963年8月28日,馬丁·路德·金在華盛頓林肯紀念堂向數千人發表“我有一個夢想”的演講。
20世紀中葉,美國非洲裔發起大規模民權運動,在馬丁·路德·金等民權領袖的帶領下通過抗爭促成《民權法》《選舉權法》等旨在消除種族歧視的立法,馬丁·路德·金本人卻愈發成為美國政界一些人的“眼中釘”。
外媒援引聯邦調查局先前發布的記錄報道,胡佛派人監聽馬丁·路德·金的電話,在他下榻的酒店房間內安裝竊聽器,進而“拼湊”出他的動態。直至近年,聯邦調查局才承認,對馬丁·路德·金的監控是該機構成立以來“濫用、過度”使用權力的典型事例。
轉移焦點?
按照多家媒體的說法,特朗普政府選擇此時發布馬丁·路德·金遇刺案檔案,似有意轉移公眾對于愛潑斯坦案的注意力。
愛潑斯坦因涉嫌性犯罪被捕后,2019年8月死于獄中,被判定為“自殺”。特朗普2024年競選總統期間承諾,上臺后將公布愛潑斯坦案相關檔案。然而,首批檔案今年2月底公布時,并無爆炸性新信息。
美國司法部和聯邦調查局本月7日發布備忘錄,認定沒有可信證據表明愛潑斯坦掌握一份用于勒索知名人士的“客戶名單”、沒有證據表明愛潑斯坦死于謀殺,并表示今后不會發布更多愛潑斯坦案相關文件。
特朗普政府原本希望借本月早些時候發布的備忘錄為愛潑斯坦案畫上句號,但備忘錄內容在特朗普支持者陣營內部引發質疑和不滿,要求公布愛潑斯坦案的所有調查記錄。壓力之下,特朗普上周要求司法部公布此案的陪審團記錄。
美聯社援引一名美國人權活動人士的話報道,特朗普政府發布馬丁·路德·金遇刺案檔案并非出于“透明和公正”,而是為轉移公眾對愛潑斯坦案檔案的關注。
伯妮絲·金此前在社交媒體上發布了一張馬丁·路德·金表情嚴肅的照片,配文為“現在,該愛潑斯坦案檔案了”。
來源 央視新聞
值班編輯 王丹妮
星標“新京報”
及時接收最新最熱的推文
點擊“在看”,分享熱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