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德國電視一臺(ARD)原計劃在柏林政府區對德國選擇黨聯合主席魏德爾進行“夏季采訪”。但從采訪伊始,節奏就被抗議者打亂:施普雷河對岸,擴音器中音樂震天、口號不斷,試圖干擾采訪。
▲圖源:dts Nachrichtenagentur/imago
受訪嘉賓魏德爾一度聽不清問題,多次前傾傾聽,卻始終拒絕中斷,反而堅持“繼續采訪”。看似是常規的抗議行動,但在輿論尚未平息之際,劇情卻迎來了驚人反轉!
抗議活動發起組織“政治之美中心(Zentrum für Politische Sch?nheit)”的創始人魯赫(Philipp Ruch)在抗議活動結束后接受了《圖片報》副主編隆茨海默采訪時自曝,整個抗議行為,是“與德國電視一臺和柏林警方密切合作”的結果。
▲圖源:Patryk Witt
在其播客節目中,魯赫更是語出驚人:“這是我們與德國電視一臺和德國選擇黨一起締造的年度電視奇觀。”他稱,能夠將抗議巴士精準停在德國電視一臺露天演播室正對面,完全得益于“事前溝通良好”。至于采訪時間等關鍵信息如何得知,魯赫則笑而不答,并稱那是“商業秘密”。
魯赫還強調,“這不是破壞,而是一種美學干預”。抗議的選擇日也非巧合——7月20日正是刺殺希特勒未遂事件紀念日,他甚至將此次抗議與施陶芬貝格當年的行為相提并論。
▲圖源:imago images
此言一出,迅速引爆各方質疑。如果魯赫所言屬實,這場“抗議”本質上更像一場事先編排好的一場“商演”。德國電視一臺不但與選擇黨合作拍攝、又同時與抗議者協調現場氣氛。
此外,而柏林警方的角色同樣備受關注。從網友曝光的視頻可見,警方人員在現場“旁觀”抗議,沒有勸阻、也未干預。盡管警方事后發聲明稱抗議未提前注冊,涉嫌違反集會法,并啟動行政違法程序,但與魯赫“已事先協調”的說法相沖突,令人難以信服。
▲圖源:Liesa Johannssen/REUTERS
不少的德國政客表示,這種激進的行為,恰好鞏固了魏德爾及其政黨的“受害者”形象。基民盟資深議員博斯巴赫(Wolfgang Bosbach)接受《世界報》采訪時表示,“政治美中心”應該叫做“政治愚蠢中心”。 基民盟秘書長林內曼對這種干擾行為提出了批評。他指出,所有的干擾只會加強選擇黨的力量。
至于采訪的內容,《時代》周刊認為,選擇黨始終在重復有爭議性的話題,但在大多數議題上缺乏實質內容和建議,無論記者問到政府預算還是醫療保險所面臨的困境,她的答案只有一個:趕走外國人。報道稱:“魏德爾在采訪中的回答和演講更像是AI的產物。”
▲圖源:Liesa Johannssen/Reuters
好一場混亂大戲!媒體、警察、抗議者、政客,這些詞語如今卻仿佛失去了邊界。而魏德爾與選擇黨,現在看來根本不需要贏得更多支持,根本不需要明確有效的政見,只需一次次“被打擾”,便能在亂局中坐穩“受害者”的王位……
(歐洲時報德國版小婺生綜合報道,轉載請注明公眾號GermanReport)
【德易知(GermanReport)】(原名“道德經”)秉持“以報道德國經典,成報道德國經典”這一宗旨,立足德國,輻射全歐,服務華人,是德國有關新聞資訊的主要微信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