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云團正逼近皖南山區。氣象臺最新預報顯示,后天起黟縣將迎入汛最強降雨。
這場雨來得不是時候。
正值暑期旅游高峰,宏村日均接待游客超萬人次。
南湖水位已接近警戒線,景區連夜加固堤岸。老宅瓦片能否扛住暴雨沖擊?
當地工匠心里直打鼓。
徽派建筑最怕連陰雨。木結構受潮易變形,磚雕經水泡會剝落。
去年梅雨季,承志堂三處橫梁出現霉斑,修復花了二十多萬。這次雨量更大,損失恐難估量。游客安全更讓人揪心。
宏村巷道狹窄,石板路遇水變滑梯。
去年七月,上海游客在月沼邊摔成骨折。景區雖備了防滑墊,但暴雨中視線受阻,隱患難消除。
村民已啟動應急預案。三十多戶民宿檢查了排水系統,傳統天井加裝導流管。
汪家祠堂備好抽水泵,老族長說祖傳建筑經得起風雨,但語氣明顯發虛。
專家提醒注意次生災害。山區土壤含水量飽和,雷崗山體可能出現滑坡。文旅局要求后天起關閉危險路段,這會影響半數攝影打卡點。
暴雨考驗的不僅是建筑。宏村水系設計本有防洪功能,但近年商業開發改變了部分水道。
月沼排水口被景觀石遮擋,工程師急得直跺腳。
更糟的是后續影響。持續潮濕會加速木構件腐朽,修復成本是干燥地區的三倍。
隔壁西遞村去年因潮濕損失七百多萬,今年預算早超支。這場雨將檢驗千年智慧。
古人建造時考慮了排水坡度,現代人卻加了太多水泥。有民宿老板偷偷鑿開排水溝,被文旅局罰了五千塊。真正該反思的是保護理念。
聯合國專家早就警告過,過度商業化會削弱古村抗災能力。現在說啥都晚了,雨已經到江西了。
數據觸目驚心。近五年皖南古建筑因水損毀率達17%,修復費用年均增長40%。
最貴的是承志堂雕花門樓,單扇修復報價八萬元。留給搶救的時間不多了。
氣象雷達顯示雨帶移動加快,原定后天午后的降雨可能提前到凌晨。景區還在等上級批復關閉通知。
老匠人王師傅摸著手邊榫卯嘆氣。
他帶的五個徒弟,三個改行做抖音直播了。
這場暴雨過后,不知還有多少人肯學傳統手藝。
游客們倒是興致勃勃。旅行社接到一堆咨詢,有人專門想拍暴雨中的水墨宏村。
安全提示?那得翻到網頁第三屏。忽然想起個老話。
黟縣人有句俗語"晴天修屋頂",現在屋頂上站滿了拍照的游客。
你說這事鬧的,雨都到頭頂了才想起來買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