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沒礦的孩子們注意啦!有個專業可能是你們逆襲的絕佳選擇。老師去年跟一位女粉絲直播連麥的時候說過一句話:走暗路、耕守田、進窄門。
可能很多人覺得這是讓自己去吃苦,其實不是這樣哦。這句話真正的意思是,在別人瞧不上的道路上默默努力,在別人不愿意去的地方扎根學習,最后通過嚴格的標準實現人生逆襲。
先說說“走暗路”。這可是一條被大家忽視的好路呢。現在大部分人都盯著計算機、金融這些熱門專業,競爭激烈得不像話,985高校的畢業生到處都是,要是沒有家庭背景,根本擠不進那些頭部企業。投簡歷就跟石沉大海似的,校招更是像千軍萬馬過獨木橋。
但民航機務專業就不一樣啦。這個行業對專業要求不算特別高,大專以上學歷,有飛機維修、飛行器動力工程等航空相關專業背景就行,不過得通過嚴格的147培訓考試,拿到民用航空器維修人員執照。關鍵是這個行業長期缺人,而且和其他高薪行業比起來,要公平得多。
在這兒,你能不能成功,主要看你的技術能力和責任心,而不是你爸是誰,有沒有人給你內推,認識多少人脈。這條路看起來不怎么光鮮亮麗,好多人都瞧不上。也正因為這樣,那些真正愿意沉下心來學技術的人,反而機會更多。就像我的學生里,好多來自普通家庭的孩子,畢業3 - 5年后發展都挺不錯的。
再講講“耕瘦田”。這片“田”正變得越來越肥沃呢。機務工作確實挺辛苦的,停機坪的環境特別惡劣,夏天能有60度高溫,冬天寒風刺骨,發動機還有130分貝的噪音,作息也不規律,經常要上夜班,和家人聚少離多。而且培養周期也長,一般得5到8年才能成為熟練的機務人員,獲得最終的放行授權。
在這期間,得不停地學習、考試,要是一次沒通過,還得重新來。不過陳老師想告訴你們,得看到它的價值呀。這是個技術密集型行業,有真正的技術壁壘,不像有些行業可能會被AI替代。飛機維修靠的是人的經驗判斷和責任擔當。
現在民航業發展可快了,根據空客全球航空服務市場最新預測,未來20年,中國民航業人才缺口能達到47.8萬,其中技術人員缺口就有15.5萬。市場供不應求,從業者的價值自然就提高了。
更重要的是,這片“瘦田”正被改良。民航局已經意識到機務人員的價值,專門發布了指導意見,要提升職業滿意度,還推行薪酬體系改革,部分試點單位的薪酬直接漲了30%到40%。這才剛開始,我明顯感覺到這兩年行業對人才越來越重視了。
最后說說“進窄門”。這扇門可值得你努力擠進去。機務工作的“窄門”體現在它高標準、嚴要求上。就比如說發動機磁堵檢測的精度要求是0.025毫米,只有頭發絲直徑的一半。每次在放行單上簽字,都得為200多個乘客的生命負責,要是一個螺絲沒擰緊,說不定就會機毀人亡。
但也正因為這扇門“窄”,進去之后價值才大。這個行業成長路徑很清晰,從技術員到工程師,從普通維修到深度維修,從一線操作到管理崗位。我觀察到,只要你肯學肯干,熬過那5到8年的成長期,往后的發展空間就很大啦。一個成熟的機務人員,年薪20萬很正常,在二三線城市,這妥妥的就是中產階層,關鍵是工作穩定呀,只要飛機不停飛,機務就永遠有飯吃。
這個行業真正看重的是能力,技術過硬、責任心強的人很快就能嶄露頭角,不需要拼爹,也不用拼關系,靠的就是扎實的專業技能和一絲不茍的工作態度。
好多人看不起技術工種,覺得不夠高大上。但啥才叫高大上呢?能讓你在30多歲就買車買房,讓父母不再為你操心,能有尊嚴地生活,這才是實實在在的成功。
“走暗路、耕瘦田、進窄門”,從來都不是讓你去吃苦受累。這句話蘊含著一個樸實的道理,當別人都在熱門專業里內卷的時候,你可以選一條競爭相對小,但前景廣闊的路。民航機務就是這樣一條路,雖然門檻不低,但更看重個人能力;雖然起步辛苦,但發展前景很好。
最重要的是,面對15.5萬技術人員的缺口,它給了普通家庭的孩子一個通過努力就能改變命運的實實在在的機會。選擇適合自己的專業,然后踏踏實實地學好它,這就足夠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