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入伏后,建議中老年:少吃生姜和豆腐,多吃4樣,消暑不上火!
入伏后,高溫與濕氣交織,人體陽氣外浮,內里虛寒,易出現疲倦乏力、食欲不振等。老傳統講究“春夏養陽”,此時飲食需順應時節,既要補充陽氣,又要清熱解暑,避免貪涼或過度進補導致內熱積聚。生姜性溫,伏天過量食用易加重燥熱;豆腐雖清淡,但性偏寒涼,脾胃虛弱者多吃易傷陽氣。建議調整飲食結構,多吃以下4樣時令食材,搭配科學做法,助您清爽度夏。
一、冬瓜:清熱利水,天然“消暑王”
冬瓜含水量高達96%,且性涼味甘,入肺、清熱化痰、生津止渴,尤其適合暑濕困脾、水腫脹滿者。
推薦做法:冬瓜薏米老鴨湯
食材:冬瓜500克、薏米30克、老鴨半只、姜3片、鹽適量。
步驟:
薏米提前浸泡2小時,冬瓜去皮切塊,老鴨焯水去血沫;
砂鍋中加水,放入老鴨、薏米、姜片,大火煮沸后轉小火燉1小時;
加入冬瓜塊,繼續燉20分鐘至冬瓜透明,加鹽調味即可。
二、苦瓜:降火明目,夏日“天然藥”
苦瓜含苦瓜苷、奎寧等成分,清熱降火、解毒明目,其苦味可刺激唾液分泌,增進食欲,適合肝火旺盛、口舌生瘡者。
推薦做法:苦瓜釀肉
食材:苦瓜2根、豬肉末150克、香菇2朵、雞蛋1個、生抽、淀粉、鹽適量。
步驟:
苦瓜切段去瓤,焯水1分鐘撈出過涼水;
香菇切碎,與豬肉末、雞蛋、生抽、淀粉拌勻成餡;
將餡料填入苦瓜段,蒸鍋水開后蒸15分鐘;
另起鍋,用蒸汁加少許水淀粉勾芡,淋在苦瓜上即可。
三、綠豆:解暑除煩,民間“解毒丹”
綠豆性涼味甘,富含蛋白質、B族維生素及鈣、鐵等礦物質,清熱解毒、消暑利水。
推薦做法:綠豆百合蓮子羹
食材:綠豆100克、干百合20克、蓮子30克、冰糖適量。
步驟:
綠豆、蓮子提前浸泡2小時,百合洗凈;
鍋中加水,放入綠豆、蓮子,大火煮沸后轉小火煮30分鐘;
加入百合繼續煮15分鐘,至綠豆開花、蓮子軟糯;
加冰糖調味,晾涼后冷藏食用更佳。
四、鴨肉:滋陰補虛,伏天“平補佳品”
鴨肉性涼味甘,入肺、胃、腎經,滋陰補虛、養胃生津,比豬肉更清爽,比雞肉更溫和。
推薦做法:檸檬鴨
食材:鴨半只、酸檸檬2個、姜蒜適量、生抽、老抽、料酒、糖少許。
步驟:
鴨肉切塊,焯水去腥;酸檸檬去籽切碎;
熱鍋冷油,爆香姜蒜,加入鴨肉翻炒至表面微黃;
加料酒、生抽、老抽調味,倒入開水沒過鴨肉,小火燜煮30分鐘;
加入酸檸檬碎和糖,翻炒均勻后大火收汁即可。
酸檸檬的果酸能促進消化,中和鴨肉的涼性,酸香開胃,適合暑熱食欲不振者。
飲食貼士:三伏天養生要點
少貪涼:避免過量食用冷飲、冰鎮水果,以免損傷脾胃陽氣。
重補水:除白開水外,可適量飲用淡鹽水、綠豆湯或菊花茶,補充電解質。
調作息:晚睡早起(建議23點前入睡),午間小憩30分鐘,避免過度勞累。
三伏天是調理身體的黃金期,合理飲食搭配規律作息,能事半功倍地提升抵抗力。冬瓜、苦瓜、綠豆、鴨肉這4樣時令食材,既養陽又解暑,做法簡單易上手,不妨常做給家人吃,清爽過夏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