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戰漢時期的玉劍飾中,獸面紋是最具視覺沖擊力的藝術符號。這些鑲嵌于劍柄、劍格或劍珌的玉雕獸面,以獰厲威嚴的神態,將青銅時代的肅殺之氣融入溫潤的玉石,形成獨特的"玉兵"美學。
玉劍格上的獸面最為典型。工匠采用"游絲毛雕"技法,在方寸之間刻畫出獸面夸張的五官——雙目凸出如銅鈴,瞳孔深陷呈漩渦狀;闊口怒張,獠牙交錯,舌尖上卷;額頂生角,腮頰飾以云雷紋。這種介于現實與神話之間的獸面形象,既延續了商周青銅器饕餮紋的神秘基因,又融入了漢代"天人感應"的宇宙觀。
劍珌部位的獸面則更具動態感。工匠巧妙利用玉料形狀,將獸面與螭龍、鳳鳥等祥瑞動物結合,形成"神獸噬劍"的意象。這種設計暗含"以惡制惡"的巫術思維——猙獰的獸面既能震懾邪祟,又能守護劍主。考古發現的多件玉劍飾上,獸面眼部常殘留朱砂痕跡,印證了古人"以血祭器"的信仰習俗。
這些玉劍飾堪稱戰國至漢代的"微型雕塑"。當它們綴于銅劍或鐵劍之上,冰冷的兵器便被賦予了神圣的儀式感。獸面猙獰而不恐怖,威嚴而不呆板,在方寸玉料間完美平衡了實用功能與藝術表現,成為研究中國古代兵器美學的重要實物資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