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王佳潼
在濰坊市坊子區地質家園小區的地下機房,國內首臺磁懸浮地源熱泵機組正以每分鐘幾萬轉的速度運轉,向小區2.7萬平方米區域輸送著冷氣。這個機組既能用于制冷也能用于供暖,磁懸浮核心技術的“零摩擦”靜音運行,比傳統地源熱泵平均節電30%,一個采暖季就能給小區節省電費23萬元。,
小區嘗鮮“磁懸浮”
一個供暖季省下23萬元
6月底,在地質家園小區5號樓頂樓住戶楊先生家中,陣陣涼爽與室外的酷熱形成鮮明對比。“我家是頂樓,夏天最熱,空調我只敢開最低擋,現在室內24.7℃已經非常涼爽。”國內首臺磁懸浮地源熱泵機組用于制冷,這個小區嘗了鮮。
小區的磁懸浮熱泵機組,為啥一個采暖季能節省23萬元電費?“眨眼就500轉,一分鐘穩穩3萬轉。”天瑞重工總經理鄭鐵民道破了節能玄機。傳統熱泵依賴機械軸承支撐轉子,轉速每分鐘幾千轉,摩擦損耗大、效率受限、噪音顯著。而磁懸浮技術的突破在于,利用強大的電磁場使轉子完全“懸浮”于空中,消除機械摩擦,實現了近乎零摩擦損耗的高效運行。
同樣是在濰坊城區,占地12萬平方米的濰京水岸小區,使用傳統地源熱泵機組不僅占地高達400平方米,年供暖費用約150萬元,運行成本也居高不下。冬季日均約8000元,極寒日破萬元,若改用空氣能,初裝成本更高,約350萬元,占地更大,能耗依然很大。
“以前用進口螺桿式熱泵,噪音大、維護成本高,電費也高。”山東省煤田地質局第四勘探隊(之后簡稱第四勘探隊)黨支部書記王維想介紹,換上磁懸浮熱泵,不但電費大幅下降,設備噪音也明顯下降,設備運行更平穩,“后期基本實現免維保”。
磁懸浮的技術“對撞”
撞出高效節能新突破
這臺節能靜音的“利器”,始于第四勘探隊與山東天瑞重工的一次技術合作構想。第四勘探隊主要從事淺層低溫能技術研究,在了解磁懸浮技術后,產生應用于熱泵領域的設想。
而那時,天瑞重工早已憑借10余年的技術儲備,以及系列磁懸浮節能裝備在工業領域的批量應用,成為國內磁懸浮節能技術領域的領軍企業,推動我國磁懸浮產業在國際競爭中實現了從“跟跑”到“并跑”、部分“領跑”的跨越,不僅倡導建成全國磁懸浮動力技術基礎與應用標準化工作組,負責牽頭制定磁懸浮國家標準體系,還建成國家企業技術中心、國家級工業設計中心及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構建起“標準—研發—技術—產業”的全鏈條創新體系。
一次行業會議上,第四勘探隊將技術結合方案與山東天瑞重工作交流。“沒想到,天瑞重工僅用三個月就突破了關鍵部件技術瓶頸。這項技術并不簡單,我們最初預估,要用兩到三年來攻關。”王維想說。投用前,王維想曾組織了6次技術論證會議以確保其可靠性。新機組經過一年的穩定運行,也讓運行20年的三臺進口螺桿式老機組徹底“下崗”。
今年5月21日,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組織專家對天瑞重工研發的磁懸浮熱泵機組、磁懸浮冷水機組進行成果鑒定。專家組一致認為,該技術成功攻克了傳統設備普遍存在的“能耗高、噪音大、油污染、維護復雜”等痛點,已在地熱能利用、工業余熱回收、數據中心制冷等多個領域實現規模化應用,為落實“雙碳”目標提供了高效節能的創新解決方案。
鄭鐵民介紹,自6月初應用磁懸浮技術的機組在中國地質大會上展示后,技術反響熱烈,當場就有50多位國內外同行,包括來自非洲、歐洲的專家,主動接洽咨詢。“磁懸浮熱泵技術應用場景廣闊,凡是需要精準控溫的地方,就是它的舞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