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市政協在銀橋鎮召開以“助力特色產業發展 激活鄉村振興新動能”為主題的院壩協商會,聚焦新邑村特色產業發展開展深入協商。
新邑村繡花鞋產業歷史悠久,生產的繡花鞋以輕巧、美觀、舒適、實惠得到了消費者的認可,銷往全國各地。全村現有生產戶20戶,每天產量在2000雙左右,日均產值約8萬元,帶動本村80人、外村120人就業。
近年來,新邑村在工藝制程、技術創新等方面有了一定突破,繡花鞋產業發展對于推進鄉村振興有較大作用。但該產業仍面臨生產分散、聚集效應弱,家庭作坊式生產與大市場對接不暢,產業融合度低、聯動不足等問題。
會上,市政協委員、銀橋鎮及新邑村相關同志、群眾代表等暢所欲言,圍繞傳承創新、宣傳推廣、內涵挖掘、品牌打造等方面為發展壯大新邑村特色產業“把脈開方”,提出一系列具有可行性、可操作性的意見建議。
經充分討論,最終形成協商共識:
解決市場小散弱的問題,統籌推進新邑工藝繡花鞋發展項目建設,將分散的生產力量整合起來,實現規模化生產,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生產效率。
依托新邑村繡花鞋專業合作社,提生產、促銷售、拓市場,加強內部管理,健全規章制度,統一制定生產標準和質量規范,加強技術培訓和指導,提升繡花鞋整體質量。
加強繡花鞋產業與旅游產業融合發展,同時融入非遺元素,充分挖掘繡花鞋產業的文化內涵。
加強宣傳引導,增強體驗感,逐步提高繡花鞋產業的知名度,加強品牌建設,依托白族傳統文化內涵,不斷提升品牌附加值。
在推進鄉村振興過程中,需統籌兼顧市場引導與安全生產,同時,要注重村容村貌的美化工程。
市政協副主席許鵬飛主持協商會。會前,與會人員還實地調研了新邑村產業發展情況。
記者:張益秋 楊振飛
編輯:陳琳玲
值周:張輝 胡亞玲
主編:李勝
生態環保普法宣傳小知識(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海保護管理條例)
第一章?總則
第十三條??自治州、大理市、洱源縣人民政府以及洱海保護管理范圍內的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當組織開展洱海保護的宣傳教育工作,普及洱海保護的相關知識,增強公民保護洱海的意識。鼓勵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通過捐贈、志愿服務等方式參與洱海保護活動。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保護洱海的義務,并有權對違反本條例的行為進行勸阻和舉報。違反有關法律法規和本條例規定造成洱海流域生態環境損害的,國家規定的機關或者法律規定的組織有權請求侵權人承擔修復責任、賠償損失和有關費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