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廣州有一座建筑在網絡上火了,不過這火可不是因為它有多高,而是因為它獨特的外形而引發(fā)的熱議,這座建筑就是廣州融創(chuàng)大劇院。
△廣州融創(chuàng)大劇院 ? Zinia
廣州融創(chuàng)大劇院的設計靈感源自“海上絲綢之路”,其建筑外觀由10段流暢的曲線和獨特的褶皺結構組成,意在模擬絲綢的柔滑質感,整體色調采用亮紅色,象征著中國文化中火焰般的活力。設計團隊還借鑒了藝術家張鴻飛的百鳥圖作品,試圖通過圖案來體現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不過,這座建筑在落成后卻引發(fā)了許多爭議,被指與設計者所追求的“絲綢”主題不搭邊。
△設計靈感源自“海上絲綢之路” ? Chong-Art Photography
廣州作為海上絲綢之路的發(fā)祥地之一,自漢代以來一直是重要的藝術和貿易中心。SCA創(chuàng)始人Steven Chilton曾表示,希望這座建筑能夠與廣州的歷史和文化產生共鳴,因此選擇了“絲綢”作為設計靈感來源。從設計初衷來看,這是一個充滿創(chuàng)意且富有文化內涵的想法。然而,當設計從圖紙走向現實時,在人們眼中卻成了另一種意境。
△廣州融創(chuàng)大劇院細節(jié)拍攝 ? Zinia
有行業(yè)人士進行了分析,表示該項目10段柔和的曲線和扭曲的褶皺確實是對絲綢褶皺和紋理的一種嘗試性表達。然而,這種設計在實際呈現中卻顯得過于復雜和生硬。其褶皺的分布過于均勻,缺乏自然流暢的過渡。而亮紅色的基調雖然象征著中國文化中的熱情與活力,但在實際視覺效果上卻顯得與周圍的環(huán)境難以融合。
△項目與周邊建筑實際呈現效果 ? 網絡
正如有網友在相關視頻中的評論,說這座建筑看起來像是“外婆家的大花棉被”,再仔細看,甚至覺得它像“繡花鞋”。這些調侃雖然帶有戲謔成分,但也反映出建筑的實際呈現效果與設計初衷之間存在的些許差異。不過,值得注意的是,每個人對于建筑的理解和審美觀念并不相同,故而這樣的差異或許也在所難免。
△網友討論截圖 ? 網絡
但是你知道嗎?在這個百鳥圖方案前還有另外一個方案,最初的設計構想是在建筑表面添加氧化鋁面板,借助這種材料獨特的光澤感和鏡面效果,巧妙地呈現出絲綢般的質感。通過精妙地調節(jié)顏色的明暗變化,進一步塑造出褶皺的立體感,使得建筑外觀更加豐富和生動。
△廣州融創(chuàng)大劇院原設計效果圖 ? 網絡
不論是廣州融創(chuàng)大劇院的哪個設計方案,設計初衷都是希望通過建筑來傳承和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然而在實際呈現中卻出現了諸多問題。當然,我們不能僅僅因為外觀的爭議就否定這座建筑,項目建成后,它獨特的造型確實成為了全網的焦點,吸引了眾多網友前來打卡拍照。那么,你覺得這個建筑算不算設計成功了呢?你更喜歡哪種方案,可以留言討論一下。
編輯:吾君
聲明:本篇文章資料及數據引用自權威媒體及公開資料,并結合了個人見解進行闡述。素材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權請聯系我們妥善處理,未經授權請勿以此版本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