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早晚都得面對一個扎心問題。老伴要是不在了,晚年日子會變成啥樣?
你別以為孤獨的晚景只是一個人的傷心事。其實背后藏著整個社會的尷尬。不信你上街看看。房產中介還在喊 “孝順兒女買新房”,商場里 “母親節感恩惠” 的牌子亮晃晃。可到了夜深人靜的時候,多少空巢老人對著孤燈發愁,睜著眼到天亮。
有人說,養老院不就是解藥嗎?可你去查查最近全國養老院的收費。少的一個月四五千,多的直接過萬。想進去?兜里沒那么多錢。不進去?一個人在家摔一跤,想拿手機報警?說不定那會兒連充電線在哪兒都找不著。
真到了病床上,才最見人心。年輕時天南海北都敢闖,老了翻個身都費勁。誰不盼著有個家人在床邊說說話?可這種幸福,現在真成了奢侈品。
孤獨終老這事兒,也不是今天才有的新鮮話題。人類歷史上,獨居老人一直都有。只是現在生活節奏太快,兒女們分家立業后,空巢老人越來越多。老一輩總說養兒防老,結果兒女們都扎堆在城里打工,回家就跟 “年貨快遞員” 似的,送完東西就走。外人看著家里熱熱鬧鬧,其實屋里常年就剩老人自己,跟座雕像似的。
多數人看熱鬧,會說 “實在不行就住養老院唄”。可你去網上搜搜,養老院那 “米其林式的服務費”,直接把普通工薪家庭攔在門外。一邊嘴里喊著要孝順,一邊實在掏不起養老錢。夾在中間的老人只能硬扛,小毛病拖著不治,等真出大事了,在醫院里哭天喊地都沒人陪。
老百姓心里都清楚,啥 “久病床前無孝子”,其實從來都是現實問題。成年子女們在外面卷得厲害,誰敢輕易辭職回家照顧父母?工資趕不上房貸、醫藥費,還有孩子的興趣班開銷,哪敢分心?醫院走廊里,老人們互相搭個伴取暖,兒女們卻在各自的生活里奔波。
社會對這事兒也不是沒反應。各地有關部門偶爾會出臺些政策,像 “空巢老人探訪服務”“居家上門照護” 啥的。乍一聽挺貼心,每周有志愿者來敲敲門,陪聊兩句,順便查查電表。政府撥了經費,社區也搞宣傳,照片、標語、新聞稿一套流程都有。可實際效果呢?說實話,能真正落實到老人身上的有多少?不少老人嫌麻煩,志愿者又少得可憐。政策能真正 “落地生根” 的,比世界杯上中國隊進球還難。
還是有人覺得,孤獨終老是個人選擇,不一定就悲慘失敗。網上不少獨身的人常拍著胸脯說:“我一個人多瀟灑,不用操心兒孫吵架,也沒人在耳邊啰嗦。” 這話聽著,多少有點阿 Q 精神勝利法的味兒。一個人樂真比大家一起樂強?沒結婚、不生孩子就得自己承擔后果?世人這不變的偏見,反倒讓人想出不少自嘲的話。
說實在的,每個人的結局都差不多。誰也別指望能躲得過 “老來孤單” 的可能。天意難測,聚散本來就無常。老話說 “百年修得同船渡”,你當下能握緊的那只手,真不一定比銀行卡密碼次要。別總念叨過去的 “孝” 字,眼前的人、眼前的日子,才是你真能抓住的溫暖。別等夢醒了,才對著天花板數裂紋后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