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踐團隊出發前西安郵電大學長安校區圖書館前合影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二十大精神,大力弘揚“兩彈一星”精神,7月4日至18日,西安郵電大學“弘揚‘兩彈一星’精神”實踐團在西安市深入社區、科技館、紀念館等基層單位,開展主題宣講、科技體驗、紅色研學及校社共建等實踐活動,以實際行動傳承紅色基因,堅定科技報國志向。
一、童心播種:社區宣講厚植愛國情懷
實踐團講解員在社區開展“兩彈一星”精神主題宣講和互動
實踐團成員指導孩子們“航天筑夢”折紙和展板寄語
7月8日、10日,實踐團隊走進長安區香溪路社區、鳳林社區托管班,通過故事講述+互動體驗開展兒童宣講。宣講員以“兩彈一星”元勛事跡為引,用通俗語言詮釋“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大力協同、勇于登攀”的精神內核。孩子們在“航天筑夢”折紙環節制作“小火箭”,于展板書寫“向科學家致敬”“強國有我”等真摯寄語。活動將紅色種子播撒童心,筑牢少年科技報國信念根基。
二、科藝融合:科技館里感悟精神偉力
實踐團聯合陜西科學技術館開展主題宣講和體驗活動
實踐團成員向市民和孩子發放和講解宣傳資料
7月9日,實踐團隊聯合陜西科學技術館打造“科技體驗+精神宣講”立體課堂。市民與青少年通過四層主題展區沉浸式探索機械傳動、電磁原理、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感悟“兩彈一星”工程背后的科學支撐。宣講環節以歷史影像、互動問答等形式,生動展現元勛“干驚天動地事,做隱姓埋名人”的奉獻精神。大學生宣講員以同齡視角引導觀眾思考新時代使命,推動歷史精神與青春擔當深度融合。
三、初心溯源:紅色研學砥礪報國擔當
7月11日,實踐團隊分赴交大西遷博物館、錢學森圖書館開展主題教育。
實踐團成員參觀交大西遷紀念館
西遷精神洗禮:師生通過泛黃照片、手寫教案、行軍背包等珍貴的文物史料和生動的歷史故事,體悟“聽黨指揮跟黨走”的赤子情懷。帶隊教師沿“溯源-西遷-致遠”主線講解,重點闡釋西遷人“國家所需,我之所向”的抉擇,切身感受了老一輩交大人的崇高品格與家國情懷,以及新時代交大人對這份寶貴精神的傳承與發揚,激勵學子將個人發展融入國家需求。
實踐團成員參觀錢學森科學精神與教育思想展
錢學森精神感召:在講解員的引導和介紹下,團隊成員依次參觀錢學森科學精神與教育思想展館內“成才之路”“育人之道”“智慧之光”“大師之問”四個展區。團隊成員從歸國信件、手稿、實驗設備等實物中,深切感受其“沖破阻撓歸國”“隱姓埋名鑄重器”的科學家風骨,筑牢“科技報國”思想根基。
四、長效賦能:校社共建培育時代新人
實踐團隊與長安區郭杜街道香溪路社區黨委
舉行大學生社會實踐基地簽約揭牌儀式
7月18日,實踐團隊與香溪路社區共建大學生社會實踐基地。雙方簽署協議并揭牌,明確在支部共建、基層治理等領域的合作機制:社區提供志愿服務、文化宣傳等實踐崗位;學院發揮專業優勢助力社區發展。此次共建標志著從“活動育人”向“機制育人”跨越,構建起服務社會與青年成長“雙向賦能”的長效平臺。
實踐團隊成員在鳳林社區合影
精神薪火照亮青春征程。本次實踐以“宣講浸潤童心、科藝融合傳承、研學叩問初心、共建長效育人”四維路徑,將“兩彈一星”精神轉化為可感可知的行動:在社區,兒童稚嫩誓言印證精神薪火生生不息;在科技館,科學探索與歷史對話激發使命擔當;在紀念館,文物史料淬煉“科技報國”初心;在基層,校社協同開辟實踐育人新陣地。團隊以實際行動證明,新時代青年是“兩彈一星”精神的堅定傳承者與踐行者?;顒硬粌H深化了青年對精神內涵的理解,更推動其內化為科技報國的信念與行動,為培育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注入澎湃動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