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們,北京樓市最近出了個大動作!就在前幾天(7月14日),懷柔區率先搞起了“住房以舊換新”的試點,先試一年看看效果。這事兒說白了,就是政府親自下場,掏錢買老百姓手里的“二手房”(特別是那些有點年頭的老房子),然后呢,業主拿著這個錢,再去買新房子,完成“舊房換新房”的升級。
你別說,這招看著簡單,政府可是奔著“一箭三雕”去的:
第一雕:保障房有著落了。政府收來的這些二手房,搖身一變就成了保障房,政府建保障房的任務這不就輕松完成一部分了嘛。
第二雕:新房庫存能降了。業主賣掉舊房拿到錢(其實是監管著),轉頭就去買新房,這不正好幫開發商清清庫存嘛。
第三雕:二手房源減少了。政府收走的房子,以后主要用來出租做保障房了,不再拿到市場上賣,市面上流通的二手房不就少了嗎?
所以啊,北京這次在懷柔試點的“以舊換新”,核心就是政府收房,真要在懷柔試成了,全北京推開,那對眼下有點“涼涼”的北京樓市,絕對是個強心針!
那么,政府到底收什么樣的二手房呢?條件劃得挺清楚:
房齡不能太老:得有房產證,而且房子建成不能超過30年。為啥不收30年以上的?因為那些老房子,大概率以后要走城市更新(拆遷改造)的路子,不適合長期留著出租了。
面積別太大:建筑面積不超過120平米,太大可能就不在主要保障范圍內了。
房子得“干凈”:不能有查封、抵押貸款啥的糾紛,賣之前這些都得處理干凈。
賣了舊房必須買新房:而且買的新房價格,必須得比政府收你舊房的價格高。這是為了防止有人套現走人。
戶口得遷走:收房前,房子里掛著的戶口必須都遷出去,避免后續麻煩。
為了保證這事兒能順利跑通,北京還特意定了幾條規矩:
錢不直接到手:政府收你房子的錢,不會直接打給你個人,而是進一個“監管賬戶”里放著。等你真去買了新房,這筆錢才從監管賬戶直接劃給開發商。說白了,業主手里根本過不了這筆現金,政府就是確保這筆錢最后都流進樓市、買了新房。
價格怎么定?公平評估!收房的價格主要看市場評估價。操作也透明:業主從政府指定的評估公司庫里,隨機抽三家來給你房子估價。他們得看你房子年紀多大、面積多少、裝修咋樣、地段好不好這些因素。最后,去掉一個最高價和一個最低價,取中間那個價作為最終收購價。
收來的房子去哪了?變保障房出租!政府從老百姓手里收來的這些二手房,以后就專門用作保障性租賃住房了。簡單講,這些房子以后就不在買賣市場上流通了,直接變成政府手里的出租房。
政府收房,錢從哪來?這可是關鍵!
其實國家早就在文件里說清楚了,資金主要就靠兩樣:一個是地方上發的專項債,另一個就是央行提供的保障房專項貸款。錢袋子是有保障的。
總的來看,北京搞這個“收儲二手房”試點,意義挺大。它是在搭建一個“商品房市場 + 政府保障房”兩條腿走路的住房新體系,這很可能就是未來房地產發展的新方向。我們估計,只要懷柔試點效果不錯,這種收儲模式很可能會在北京更多區域鋪開,未來會有越來越多的二手房,通過這種方式變成保障房。
這么一來,北京未來的房價走勢,分化可能會更明顯:
那些比較老的二手房,價格可能越來越“保障房化”,趨于穩定甚至下行;
而地段好、品質高的新房子,價格會更貼近“市場化”,該漲漲。
同時,大家換房的速度估計也會加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