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歲陳佩斯對著鏡頭鞠躬道歉。
就因為《戲臺》臨上映被8部大片擠得排片量暴跌——原本說的15%場次,最后連5%都懸。
誰不認識當年春晚上的陳佩斯?《吃面條》里被導演“坑”得猛灌面湯的傻小子,《主角與配角》里跟朱時茂搶“正面角色”的“叛徒”,那可都是刻進80后、90后DNA里的笑點。后來他為版權跟央視鬧掰,干脆扎進話劇圈,這一扎就是十幾年。
這次《戲臺》是他把演了800多場的話劇搬上大銀幕,光籌備就花了七八年。劇本改了又改,場景搭了拆拆了搭,連個小配角都得來回挑半個月。他說“電影得讓沒看過話劇的人也能看懂”,所以每個細節都摳到骨子里——就這態度,放現在電影圈里,稀罕得像大熊貓。
原定于7月17號上映,宣傳路演都跑了大半個月,觀眾反饋好得離譜。結果臨了兒,姜文新片、大鵬喜劇、漫威新作……突然冒出8部片子扎堆定檔。影院就那么多場次,這些“自帶流量”的主兒一擠,《戲臺》直接被擠到角落。
7月14號他發的道歉視頻,看得人心里堵得慌。71歲的人,白眉毛白胡子,穿著藍西裝,說話聲音都發顫。“讓大家久等了”“實在對不住”,他彎腰鞠躬的樣子,哪像個導演,倒像個闖了禍的老小孩。最戳心的是,他一句沒抱怨那些搶檔期的片子,反而說“祝其他電影大賣”。
網友炸了。評論區全是“等多久都行”“必須買票支持”,還有人罵“資本太欺負人”。這時候官媒站出來了——北京日報直接夸:“陳佩斯給觀眾的,是這個時代珍貴的禮物。”
說真的,現在電影院什么光景?要么是特效轟得人腦殼疼的“工業糖精”,要么是沒營養的搞笑段子。像《戲臺》這種講民國戲班、有文化味兒的片子,簡直是泥石流里的清泉。點映時場場坐滿,觀眾出來直拍腿:“這才叫戲!”連朱時茂看首映都掉眼淚,說“多少年沒見他這么拼了”。
可就算改到7月25號,新檔期里還有漫威新片虎視眈眈。陳佩斯這事,撕開了電影圈最扎心的一面——沒資本兜底、沒流量加持的好片子,連“被看見”的機會都得靠運氣。
有人說他傻,放著現成的名氣不賺快錢,偏要耗七八年磨一部“沒流量”的電影。可換個角度想,要是圈里多幾個陳佩斯,少點“搶檔期、拼流量”的套路,觀眾何至于天天吐槽“沒得看”?
7月25號,《戲臺》能不能逆襲?不知道。但至少,我們能做的,是走進電影院,讓認真做電影的人知道——好片子,觀眾看得見。
你會為《戲臺》買張票嗎?
聲明:本文中信息來源于網絡,不保證完全正確無誤,僅供參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