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1日晚,亞洲航空D7326航班,
從吉隆坡飛往成都天府。
就在飛機即將降落前,客艙內兩撥人突然動手。
從吵架到扭打,拳腳相向,旁若無人。
視頻中乘務員奮力勸阻,夾雜著小孩哭泣聲。
但打架雙方毫不理會,罵聲拉扯不斷。
這當然不是第一次發生這種事了。
隔著屏幕看熱鬧,大家或許覺得“真刺激”,但對航空從業者來說,這不是什么新鮮事。
我自己飛行的時候,也見過不少打起來的。
有一次是半夜航班,前排一家三口,后排也是一家三口。
前面的媽媽把座椅靠背放倒了,后排的媽媽不樂意。
一開始是小聲吵吵,后來直接互罵,指著鼻子罵,什么臟話都冒出來了。
我和另一個小空乘上前安撫,兩家的爸爸倒是一直沉默,偶爾說幾句場面話。
突然,不知道前面那位媽媽說了句什么,后排那家的小兒子的情緒突然就爆了。
真的爆了,臉紅脖子粗,跟打了雞血似的,在座位上怒吼,意思是他感覺自己媽媽被欺負了,那嗓門把我都嚇一跳。
看著也就十六七歲的高中生,一下子把氣氛推到了炸點。
兩位爸爸一看不對,也站了起來,我夾在中間,感覺再不強硬一點就要出事了。
我也跟著喊:“你們要干什么?瘋了是不是?這是在哪?落地都想拘留是不是!”
六個人瞬間不吭聲,全看著我。
我皺著眉頭說:“兩個選擇。第一,我給你們換座位,別說公平不公平,六個人全換,誰也別煩誰,落地各回各家。第二,你們繼續吵,我收集證據,落地全交公安,拘留還是罰款自己看著辦。”
兩位爸爸趕緊認了:“換換換,趕緊換。”
還有一次,是我飛行十幾年見過最兇的一次。
前排坐著一個特別拽的小伙,座椅放倒,腳搭扶手上還抖,特別無理。
后面三個男的直接就開罵,乘務長趕緊制止了,表面上看算壓住了。
結果沒多久,前面小伙去廁所,那三人一起尾隨。
我還以為他們是一起上廁所,熱心提醒“稍等一下哈”。
結果等小伙一出來,那仨人就堵住他,一個人上來就是一拳,然后三打一。
我夾在四人之間拼命拉,完全拉不開,場面亂到極致。
后艙兩個小姑娘嚇得花枝亂顫,另一個安全員聞訊沖過來,才控制住。
落地后,全體移交公安。
還有太多例子,不一一說了。
其實在飛機上的打架,無非就那么幾個原因,“座椅靠背”占90%(我編的數據,體現大部分),其他的還有“外放音量”“孩子調皮”等等。
座椅靠背這東西,不能說設計不合理,只能說它太容易引發沖突。
前排的人不管不顧,后排的人一推就急,互相挑釁,特別快就上頭了。
而且我觀察到一個細節——很多旅客都愛等我們乘務員餐車推到身邊,才突然爆發。
可能覺得我在旁邊就給他打上了強心劑,還給了他情緒支撐。
誰也不好好溝通,都覺得自己被欺負了,委屈。后面上來就是一推,越推前排越頂,矛盾立馬激化。
在狹窄密閉的機艙里打架,不僅不體面,更是對整個航班安全的嚴重挑釁。
在這個密閉空間里的一切,都必須服從秩序。
旅客們計較的這些事,你說它小——是很讓人心煩。但你說它大——也不至于非得打架。
飛機上的打架,不是你和人打一架就能結束的事。首先“機上擾亂”行為是跑不了的。
萬一影響到其他旅客,引發更大恐慌,就是擾亂公共秩序。
更嚴重一點,萬一誤傷了乘務員,那性質又變了。
你不覺得嚴重,但法律覺得。
所以,這次亞航打架事件,后續來了處理結果:
7月22日晚,四川機場公安發布警情通報:
乘客盧某(男,34歲)因不滿蒙某(女,38歲)等人聊天聲音問題,與對方發生口角并引發肢體沖突。
盧某與蒙某、張某均被行政拘留。
白某某、雷某某被行政罰款。
一個航班,兩個人被罰款,三個人被拘留。
本來是高高興興回家,
沒想到還得去拘留所住三天。
以這種方式“落地”,
高興了嗎?
文明乘機,聽起來是句口號,但它真的是底線。
底線就是你不能碰。
尤其是航班即將落地前的這幾分鐘。
飛行機組和客艙機組已經進入最集中精力的階段,
任何干擾都是額外負擔。
而你的一句狠話,一個肢體動作,不僅可能讓自己吃官司,也可能讓航班整體處于風險之中。
出來玩,真的沒必要。
互相退一步,平穩落地回家不好嗎。
忍一時,不是慫,世界上的垃圾多了,你好歹找個沒人的地方再發泄啊。下飛機后,能解決的辦法多得很。
別非要靠動手,才證明你有脾氣、有面子、夠爺們。
從來不缺性子火的旅客。
但我們更需要一點冷靜,一點克制,一點成年人該有的理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