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羅漢尖,薪火永相傳。近日,合肥工業大學“赤韻尋茶,青巒筑基”多村調研行暑期社會實踐團隊走進安慶市宿松縣北浴鄉羅漢山村,開展主題實踐活動,通過實地走訪茶園、探尋紅色遺址、座談交流等形式,深入調研當地紅色茶旅融合發展現狀,以青春力量為鄉村振興建言獻策。
晨訪茶園:觀生態底色,聽茶農心聲
清晨的羅漢山村,梯形山坡上的高山茶園浸潤在晨光中,嫩綠的茶葉綴著晶瑩露珠,生機盎然。實踐團隊走進茶園,細致觀察茶樹生長狀態與生態環境,隨手撿拾林間垃圾,用行動踐行生態保護理念。
茶農吳夢林介紹,茶園施用有機肥,經杭州中茶所多次檢測,綠色與名特產品認證齊全。作為第三代種茶人,他融合多種工藝培育的“羅漢英紅”因紅色底蘊深受市場認可。但他坦言,銷售依賴線下老客戶,線上電商薄弱,茶農對直播等新方式不熟悉。當地雖有中藥材加工廠和標準化茶葉生產線,仍需破解電商技能不足問題。
紅色足跡:憶崢嶸歲月,承英烈精神
離開茶園,團隊循著紅色印記繼續前行。先后走訪了紅軍泉、紅軍醫院、槽紙坊等革命遺址,在蒼松翠柏間為朱賽英烈士掃墓。烈士朱賽英的后人、“賽英閣”民宿經營者吳文藝稱,奶奶的事跡早已融入農家樂的紅色基因,成為接待游客時必講的“活教材”。
午后,在朱留安的帶領下,團隊參觀了羅漢尖教育基地,基地內的史料、實物與影像,生動再現了羅漢山村在革命年代的崢嶸歲月。從戰火中的戰地支援到新時代的紅色傳承,隊員們深刻感受到這片土地上“紅色基因”與“綠色資源”交織共生的獨特底蘊。作為3A級旅游景區“羅漢山紅色旅游景區”、安徽省第四批省級傳統村落及全省首批和美鄉村精品示范村,羅漢山村的每一處紅色遺址,都是鮮活的教育素材。
座談獻策:匯青年智慧,謀融合發展
當日下午,實踐團隊與北浴鄉干部在村委會會議室召開座談會,圍繞“紅色茶旅融合發展之路”深入交流。會上,北浴鄉干部蘇泉介紹了羅漢山村近年發展成果:羅漢山村依托羅漢尖革命根據地紅色資源優勢,正圍繞“紅色羅漢山一綠色古村落”村情定位,以和美鄉村精品示范村建設為契機,立足“一核(羅漢山紅色旅游服務中心),一環(紅色旅游大環線),三區(紅色文化印象區、傳統鄉居生活體驗區、高山生態康養區)”空間布局規劃,按時序進度實施精品示范村項目,努力將羅漢山村建設成為集研學教育、軍事體驗、醫藥康養等多功能于一體的主題型紅色文化旅游村,項目建成驗收后,統一交安徽產投農業科技公司運營,該公司每年最低向村級股份經濟合作社上交收益30萬元。
針對手辦禮不足、包裝宣傳待升級等問題,團隊建議結合抗戰勝利80周年,開發紅色元素茶葉包裝及文創產品,與電商培訓相呼應。隊員們表示將持續助力紅色茶旅品牌升級,為破解銷售與宣傳瓶頸提供新思路。
此次羅漢山村之行,實踐團隊不僅見證了紅色資源賦能綠色產業的生動實踐,更深刻理解了“紅綠融合”對于鄉村振興的意義。隊員們表示,將以此次實踐為契機,堅定歷史自信與青春使命,持續關注羅漢山村發展,用專業知識助力紅色茶旅品牌提質升級,讓革命精神在新時代鄉村振興中煥發新活力。
(王天藝 舒震宇 蘇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