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
西江,奔騰不息。而橋,是這片水域最生動的注腳。它們橫跨西江,連接兩岸,見證高要從“隔江相望”到“擁江發展”的每一步跨越。百姓生活因它們而改變,南北經濟因它們而騰飛。每一座跨江大橋,都是時代發展的刻度尺和里程碑。
“橋見新高要”——我們記錄跨江大橋如何改寫兩岸時空,也聆聽橋下漁舟唱晚的市井煙火;我們丈量橋面車流承載的經濟脈動,也探尋橋頭堡處萌發的新興業態;我們回望建橋者鑿石筑基的崢嶸歲月,也展望未來“一江多橋”的灣區圖景。
回憶橋的故事,探尋橋的意義,展望橋的延伸。讓我們以橋為眼,看高要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XIJIANG BRIDGE
西江大橋
高要人與跨江大橋的緣分,始于西江大橋。1987年4月1日,西江大橋公鐵兩用橋建成通車。這座被稱為“西江第一橋”的橋梁,橫跨南北連接高要和端州,至今仍是廣東最長、規模最大的公鐵兩用特大橋。
高要人對西江大橋有著特別深厚的感情。這座橋第一次將千年天塹變成通途,開啟了“一江兩岸”發展新篇章,承載著無數人往來西江兩岸的歲月記憶。對高要人而言,它早已超越了一座橋梁的定義。
▲ 西江大橋。賴家樂 攝
一座橋 兩岸史 三代人的光陰故事
早晨七點,小怡駕車駛上西江大橋。車窗外,朝陽為江面鍍上金鱗,橋上車流如織。不過十分鐘,她便從端州抵達高要,開啟新一天的工作。
這樣的場景,稀松平常。而在38年前,同樣的過江之路,卻需要半個小時或以上的輪渡顛簸,甚至可能因臺風封航滯留江畔終日。
從“渡之不盡”的漫長等待到“天塹通途”的時代飛躍,橫亙于高要與端州之間的西江大橋,改寫了“一江兩岸”城市發展軌跡和人們生產生活方式。
▲ 西江大橋。賴家樂 攝
渡口記憶:隔江相望舊歲月
1982年,冼國輝成為肇慶渡口所的一名渡工。那時的西江江面,數十艘漁船和機帆船穿梭往來,構成最典型的交通圖景。
▲ 渡口碼頭。吳威豪翻拍
“車輛過江全靠渡車船。”與冼國輝同期入職的彭瑞雄清晰記得,夏日高溫下,運送禽畜的農運車排隊待渡時,渡工們需不斷潑水降溫,仍有畜禽被活活曬死。
最艱難的是臺風季節。一旦封航,西江即成天塹。高要農民眼巴巴望著對岸端州市場,新鮮瓜菜只能爛在筐中。
▲ 渡口碼頭。吳威豪翻拍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經濟社會發展進入了快車道。到了1986年,渡江車輛達到了最高峰。長達兩公里的車龍成了日常景觀。“那真是‘渡之不盡’。”冼國輝描述當時的情景。
九年建造:一舉摘得魯班獎
1978年10月1日,國家投資億元興建的公鐵兩用雙層大橋——西江大橋動工建設。大橋北起端州梅庵崗,南至高要清灣崗。
▲ 建設中的西江大橋。圖源 肇慶頭條
在計劃經濟年代,水泥鋼筋供應短缺,修橋機械簡陋,建設步履維艱。“沒有吊車,用籮筐抬!”“建了四五年,橋墩才露出水面。”參與建設的老師傅回憶。
▲ 建設中的西江大橋。吳威豪翻拍
當一個又一個橋墩基座在江中立起,鋼鐵巨龍在建設者們的辛勤與汗水中逐步生長……
▲ 上世紀80年代末期的西江大橋。資料圖片
1987年,經過9年的匠心建造,1631.49米的西江大橋最終橫跨江面,成為了連接高要與端州的主要交通要道,以及國道324線與三茂鐵路的主干交通樞紐,結束了以往廣州至粵西地區沒有鐵路通行的歷史。
▲ 1987年4月1日,西江大橋通車儀式。 謝永強 攝
▲ 1987年4月1日,西江大橋通車當日。何小瑜 攝
1987年4月1日,西江大橋通車儀式上,萬眾歡騰。同年7月31日,火車首次駛過下層鐵路橋,宣告肇慶鐵路時代來臨。
▲ 左圖:1987年西江大橋。謝永強 攝;右兩圖:2025年西江大橋。賴家樂 攝
攻堅克難中,建設者創下多項技術突破:大橋鋼梁由5×140.5米鋼桁架連續梁組成,采用鉚焊連接;北岸橋頭創新設計雙塔樓與螺旋盤道,解決人車分流難題。西江大橋因杰出的造橋工藝和技術水平,榮獲1987年度中國建筑工程魯班獎。
▲ 西江大橋。賴家樂攝于2025年
兩年擴建:筑強交通主動脈
隨著兩岸經濟日益發展,過橋車流量逐年增加。根據資料顯示,西江大橋1987年剛開通時,一年車流量不到2000車次,到了2003年,一年車流量達到12萬車次。兩車道的西江大橋公路橋交通壓力急增。
▲ 2005年10月8日,西江大橋擴建工程竣工通車。
▲ 2005年,西江大橋擴建工程竣工通車,強化了連接高要與端州的重要交通動脈。圖源 肇慶發布
2003年9月,省公路局和市公路局共同投資億元擴建西江大橋。2005年10月,西江大橋擴建工程竣工通車。從此,西江大橋公路橋變為四車道,交通壓力得到了有效緩解。
▲ 西江大橋。以上兩圖 賴家樂攝于2025年
▲ 西江大橋。李杰攝于2025年
橋見未來:擁江發展新時代
三十八載春秋流轉,如今的西江大橋,公路橋面每日車流不息,鐵路橋上依舊火車馳騁。
西江大橋
▲ 西江大橋。以上四圖 賴家樂 攝
當橘色暖霞暈染天地,橋上的人們交錯而過,不同時代的記憶交匯于此,溫柔地述說著時間的故事。
▲ 西江大橋。以上三圖 賴家樂 攝
夜幕降臨,華燈初上,絢爛的霓虹點亮了西江大橋連接的“一江兩岸”,晚歸的車輛駛過西江大橋留下了流光溢彩。
▲ 西江大橋。以上兩圖 賴家樂 攝
這座“西江第一橋”,從來不是冰冷的幾何線條,所有關于等待、相逢與奔赴的故事,都在橋上的每一道車轍里汩汩流淌。
▲ 西江大橋。賴家樂 攝
從輪船擺渡到公鐵兩用,從單橋兩車道到雙橋四車道,西江大橋的成長史、進化史,恰是高要融入時代洪流的縮影。
▲ 西江大橋。賴家樂 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