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華盛頓的7月會議室里,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將一份清單推到韓國代表面前。當韓方看清內容時,空氣瞬間凝固——美國要求韓國設立4000億美元投資基金,這相當于韓國年度財政預算的80%以上。2025年8月1日的最后期限步步緊逼,這份天文數字的要求讓韓國代表團如墜冰窟。
特朗普政府向韓國揮舞的雙刃劍寒光逼人。除了4000億美元的投資基金要求,美國更強勢要求韓國全面開放農產品市場:廢除30個月齡以上牛肉的進口禁令、放寬水果檢疫標準、降低高達513%的大米關稅。韓國農業界聞訊爆發抗議浪潮,"全國韓牛協會"痛斥政府"將農牧業的痛苦與犧牲視作理所當然"。美國貿易代表算盤打得響亮——僅廢除牛肉進口限制一項,就能為美國帶來1.1億至1.75億美元的額外收益。
特朗普(資料圖)
在談判僵局背后,特朗普的關稅大棒已重重落下。7月10日,美國宣布對進口銅加征50%關稅,此前鋼鐵和鋁制品已遭25%關稅打擊。全球三大消費金屬全面陷入"關稅陰影",首當其沖的韓國汽車產業遭受重創。更嚴峻的是,韓國央行數據顯示經濟增速腰斬,今年鋼鐵內需預期降至4610萬噸以下,對美出口同比暴跌15%。當盧特尼克要求韓國效仿日本建立美韓聯合基金時,韓國官員心里清楚:日本提議的4000億美元基金規模,對韓國經濟而言無異于天文數字。
耐人尋味的是,美國政界對李在明貼上了"親華"標簽。7月17日的午餐會上,韓國政壇元老金鐘仁當面提醒總統:"美國有相當一部分人誤解您親華。"李在明當即表態:"處理所有問題時,我都將韓美同盟放在首位。"但政治表態掩蓋不了經濟現實——當4000億美元的重壓襲來,65%民意支持率的總統必須作出抉擇。
李在明(資料圖)
轉機在黃海對岸悄然顯現。7月初青島海關啟動中韓自貿區原產地證書審簽中心,大幅簡化貿易流程。與此同時,李在明公開呼吁"盡快改善韓中關系"。這種務實轉向絕非偶然:當韓國每分鐘需要支出76萬美元才能湊齊美國要求的巨資時,深化與最大貿易伙伴的務實合作已成必然選擇。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官員私下坦言:"特朗普的要求可能加速韓國產業空心化。"
這場危機暴露出韓美同盟的深層裂痕。美國要求韓國在半導體、造船等領域配合其遏制中國產業鏈,但現代重工等韓企40%的造船訂單來自中國市場。當特朗普政府既要韓國自斷臂膀參與"遏華",又要其獻上4000億美元"投名狀",這種要求暴露了美國貿易政策的霸權本質。韓國媒體直言不諱:"美國對韓國的要求,比古代中國向藩屬國收取的歲貢還要苛刻。"
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通商交涉本部長呂翰九(資料圖)
談判桌前,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通商交涉本部長呂翰九強作鎮定:"相較于單純降低關稅,幫助美國重建制造業對韓國并非壞事。"但《朝鮮日報》的預測更為現實——在8月1日大限前達成協議的可能性微乎其微。當特朗普的"美國優先"變成赤裸裸的經濟掠奪,韓國一夜之間的對華轉向,恰是多邊貿易體系變革的生動縮影:霸權敲詐終將促使更多國家擁抱平等互利的合作新模式。青島海關忙碌的審簽窗口,正見證著世界經濟格局的靜默重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