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種因素綜合作用下,新能源汽車上演了一場“捉放燃油車”的戲碼,燃油車得以放慢退出歷史舞臺的腳步。
2025年上半年,國內新能源乘用車上險數錄得530.90萬輛,同比增31.65%。這一增速是近五年來的新低。(如無特別提示,本文的數據口徑皆為國內乘用車上險數)
這一表現低于《電動汽車觀察家》的預期。年初,我們預計全年新能源乘用車上險數增長40%。
過去四年,上半年銷量平均占全年比例約37.96%,按此推算,全年上險數約1400萬輛,也低于我們預測的1500萬輛。
國內新能源乘用車消費為什么沒有維持過去幾年的增勢?
從供給端看,更多車企進入新能源乘用車市場,尤其是之前不算積極的合資品牌也發力,像東風日產、廣豐、一豐、大眾,而且小米、華為“五界”也在帶來增量。
但是,反價格戰、反內卷,部分影響了像比亞迪這樣的企業更快地推動油電轉換。
而燃油車則完全沒有包袱,以跳樓價的形式,連BBA都大幅降價,頑強抵抗,讓新能源擴張速度放慢了。
從乘聯會統計來看,常規燃油車上半年銷量僅下降了6%,6月當月甚至增長了7%。而2024年燃油車銷量下降了16%。
我們認為,主管部門所謂規范新能源汽車行業發展競爭秩序的舉措,給了燃油車一點喘息之機。
從需求端看,自新冠疫情以來的經濟不振、房市股市造富效應不足,影響了消費信心。
諸多汽車消費刺激政策基本維持。但有零星地方放風停止以舊換新補貼發放,或者從嚴審查,影響了一部分銷量增長。
好消息是,出口在諸多貿易糾紛的背景下,依舊增速喜人。
根據中汽協的統計,上半年新能源汽車出口106萬輛,增速達到75.2%,遠超燃油車出口表現。傳統燃油車雖然出口達到202.3萬輛,但同比降低了7.5%。
我們年初對新能源汽車出口的預測是140萬輛左右,現在看,全年新能源出口將大大超出我們預期。
我們的預測也有很靠譜的地方——我們在年初的總述當中指出:
純電動前景看好,車企不必都押寶插混增程。
如我們所預測,2025年上半年,純電增速比前幾年的27%提升10個百分點左右,而插混增程增幅大幅放緩。前幾年插混增程增速動輒七成、八成。
在這樣總體的背景下,誰切走了新能源汽車市場的蛋糕?
比亞迪當然還是老大,但是,其增速已經大幅受限——只有14.5%。
比亞迪過去幾年大幅增長,成為老大。崛起過程中友商堆積了大量怨氣,今年可謂集中爆發。比亞迪無法再度揮舞降價利器,值得尋求智能平權、高端化和全球化。
只有全球化取得了較好成績。上半年比亞迪出口47.2萬輛,已經超過了2024年全年出口量。2025年全年達到100萬輛出口應該不算太難。
盡管比亞迪受到諸多限制,但是,全年500萬輛總銷量依舊有望達成(上半年總銷量為214.6萬輛,含商用車,含出口)。
在比亞迪稍稍喘氣時,快速增長的是吉利、五菱、小鵬、零跑、小米,它們都獲得了遠超大盤的增速。
另外,特斯拉、問界表現都略有下滑。而理想、長安和比亞迪類似,增速都弱于大盤。
比亞迪和吉利的雙雄之爭頗有看點。趁著比亞迪處處掣肘,吉利大幅收割市場,銷量大增,尤其是新能源汽車市場。
上半年,吉利汽車累計銷量已達140.92萬輛,同比增長47%。新能源銷量72.51萬輛(和下圖的口徑不一致,這里包括出口。下圖僅為國內銷量),同比大幅增長126%,首次突破總銷量半數占比(51%)。吉利汽車還宣布了全年目標上調到300萬輛的消息。
注:最后一圖數據包含出口
從暢銷車型也能看出來,吉利、小米、小鵬、零跑都有爆款殺出,讓老選手們招架不住。
在車型走勢中,略意外的是,A級新能源銷量下滑了。這一領域,燃油車發起了救亡之戰,暫時守住陣地。
在新勢力、新品牌當中,特斯拉、理想雙強還是頭兩名,但增勢不在,特斯拉甚至下滑了。小鵬、零跑、小米增速大漲。
展望全年,我們年初預測的中汽協口徑(含商用車、含出口)新能源汽車銷量1700萬輛,依舊可能達成,只是國內銷量較為悲觀,而出口市場較為樂觀。
僅論國內新能源乘用車市場,現在看,大概率達不到我們年初預計的1500萬輛上險數,預計最終在1400萬輛之間。
除非運氣降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