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陸棄
美國新近通過的“大而美”稅收與支出法案,正悄然撬動全球旅游格局的地基:國際游客赴美不僅要支付簽證申請費,近期更要面對一筆不菲的“簽證誠信費”,至少250美元的額外負擔。對一個普通家庭來說,這意味著動輒數百乃至上千美元的“隱藏費用”,成為美國旅游成本飛速攀升的冰山一角,直接砸向那些想一睹美利堅風采的普通人。
這項“簽證誠信費”從2024年10月1日開始,覆蓋至2025年9月30日的財政年度,且費用將根據通脹持續“調整”,成為長期性負擔。美國國務院數據顯示,2024年美國預計發放近1100萬張非移民簽證,而這筆費用無疑是對每一個簽證申請者的“加碼稅”。從休閑旅游者、商務訪客,到國際學生和其他臨時訪客,沒有一個能逃脫這道經濟門檻。
乍看這項費用號稱“可退還”,但退款機制模糊且未見落實。美國國土安全部未提供任何具體的退款流程,律師界也只能稱其為“可退還的保證金”,實則可能淪為空頭支票。更重要的是,許多簽證有效期長達數年,這筆錢遲遲得不到退款,對絕大多數游客來說無異于被“套牢”資金。
美國旅游協會對此痛批:這不僅是無謂的經濟負擔,更是“給國際游客制造一道不必要的高墻”。高級副總裁漢森直言,這項費用讓赴美旅游的“前期成本”猛增144%。以一個四口之家為例,僅這筆“簽證誠信費”就將額外掏出約1000美元,極大增加了旅游預算負擔。
更荒謬的是,這項費用同樣籠罩國際學生和工作簽證持有者。對那些懷揣夢想赴美求學、工作的年輕人來說,又是一道沉重的經濟枷鎖。美國自詡為全球移民和留學的理想地,然而如此苛刻的政策,卻將年輕才俊擋在門外,削弱了美國吸引全球人才的競爭力。
事實上,美國此舉折射出其對國際旅游業的冷漠態度,甚至可視為一種變相的“旅游壁壘”。正當全球旅游業艱難復蘇之際,美國用高額費用阻隔外界,不僅影響其旅游經濟,也讓國際游客對美國的好感急劇下降。
這背后,是美國當下財政壓力和政治算計的雙重驅動。為了填補聯邦預算缺口,美國政府選擇直接向國際游客“伸手”,而非優化自身的財政結構和旅游環境。這種“強征重稅”的做法無疑傷害了美國作為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削弱了旅游相關產業的復蘇動力。
此外,這筆“簽證誠信費”加劇了旅游市場的不公平現象。雖有40多個免簽國家包括新加坡等可能豁免此費,但絕大多數國家的游客仍需承擔這筆費用。對來自發展中國家或經濟較弱地區的游客而言,這無疑是又一道無法逾越的門檻,將加劇全球旅游資源和機會的不平等。
從長遠看,美國此舉恐引發國際社會的反制。世界其他國家或將采取類似措施,或針對美國游客施加報復性費用,形成惡性循環。全球旅游自由化的趨勢將遭受挫折,國際交流與理解的橋梁被人為設置障礙,世界人民的出行自由被嚴重侵蝕。
美國旅游協會的擔憂極具警示意義:復雜的手續和高昂的成本會讓游客望而卻步,打擊旅游意愿,最終損害的是美國自身。旅游業不僅是經濟引擎,更是軟實力和國家形象的重要體現。讓游客“買單”不等于強盛,反而是一種短視的自毀策略。
同時,針對國際學生和工作簽證的額外收費,更加暴露出美國移民政策的保守和排外傾向。在全球人才激烈競爭的時代,設置經濟門檻,推行繁瑣且高昂的簽證費用,無異于關閉了美國的“人才引擎”,將有損其科技創新和經濟活力。
美國的這項“簽證誠信費”政策無論從經濟、社會還是國際政治角度,都是一個令人擔憂的倒退信號。它彰顯了美國當前財政困境和政治短視,更是全球化時代背景下對開放和包容理念的背棄。普通游客和留學生的利益被犧牲,國際交流被扼殺,美國在世界舞臺上的軟實力和吸引力也在迅速流失。
面對這場“簽證誠信費”風暴,國際社會應保持警惕,呼吁美國反思這一政策的長遠影響。同時,全球旅游業界需要攜手應對這波“保護主義”潮流,推動更加公平、開放和便捷的國際旅行環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