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丹中心地處深圳前海,由陳一丹先生(陳一丹基金會創始人、“一丹獎”發起人、騰訊聯合創始人)倡導并創設,旨在建設一個全齡、全民的終身學習教育地標,共同實踐探索生活中的教育契機。
項目總建筑面積約16.65萬平方米,雙塔樓建筑最高高度139.18米,集教育培訓、商務會議、展覽展示等多功能于一體。目前,項目正處于主體結構施工階段,同時有序推進綜合機電安裝與地下室裝修工程。
圖源:城市隱居結構人生
深圳一丹中心由扎哈·哈迪德建筑事務所設計,其靈感核心在于將“東方哲學意象”與“數字時代流動空間體驗”進行創造性并置。
建筑師以中國古代書院“層層遞進、門內有庭、庭后有徑”的空間倫理為原型,把“門”抽象成空中連體的巨構,“庭”演化成4-6層通高的城市客廳,“徑”則化作螺旋上升的公共坡道與退臺花園。形體上兩道弧線塔樓相對而立,形成一座“當代山門”,既呼應前海城市客廳軸線,又隱喻“步入知識殿堂”的儀式。
建筑表皮的流線與開口方向經過 CFD(計算風動力學)模擬,生成類似“沙丘風蝕”的漸變肌理——深淺不一的鋁板和 LOW-E 玻璃單元在東西向更密實、南北向更通透,既減少熱增益,又使體量在陽光下呈現“流沙”般的動態光影。這一靈感直接來自 ZHA 對“數字自然”的長期研究,將風的流動可視化,成為立面的“隱形結構”。
細部設計巧妙融入了“一丹”二字的抽象筆劃元素,如塔樓平面1°-7°的切角折線隱喻“一”字橫劃,空中連橋內側的微鼓倒角呼應“丹”字點的弧線,這些符號被參數化手法自然融入整體幾何邏輯之中。
一丹中心最終呈現為一個多義性的建筑實例——它既像山門,也似沙丘;既承載著傳統書院精神,又生動展現了數字時代流體的速度與美感,是東方空間倫理與數字流體美學完美疊加的可持續公共建筑典范。
你對一丹中心的設計作何評價?
歡迎留言評論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