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以藍底白字招牌和俄語歌曲吸引眼球的俄羅斯商品館,正經歷一場劇烈的行業洗牌。連日來,記者實地探訪發現,杭州多家俄羅斯商品館已經走向閉店,仍在經營的也在大力促銷。從去年年底遍地開花,到如今大規模閉店,還不到一年時間。為何俄羅斯商品館終究還是成了“時代的眼淚”?(7月22日潮新聞)
有人總結過國人的一種營商思維,即跟風開店,哪種店鋪多,就開哪種店鋪。去年年底,俄羅斯商品館開始在杭州等地如火如荼地擴張,覆蓋了多個核心商圈和商場,再次體現“跟風思維”。然而,當初“跟風”有多快,今天就“死”得有多快。以杭州市為例,之前至少有10家俄羅斯商品館,但如今僅剩下了6家。
名曰“俄羅斯商品館”,俄羅斯商品自然是其賣點,如果銷售的是地地道道的俄羅斯貨,顯然有一定需求,部分店鋪不會這么快倒閉。然而,去年記者調查發現此類門店打著俄羅斯的名頭,銷售的不少商品卻產自黑龍江等地。今年上海對此類門店立案調查,以及俄羅斯駐華大使館的發聲,印證了此前媒體報道。
這種“掛羊頭賣狗肉”的俄羅斯商品館注定要倒閉。即便其銷售的產品包裝上標注產自我國東北地區,但卻在俄羅斯商品館銷售,就有誤導消費者之嫌。如果其商品實際產自我國,卻將產地標注為俄羅斯,則屬于假冒偽劣商品,性質更為惡劣,更難逃被國內消費者拋棄。也就是說,這類經營場所遲早會關門閉店。
已倒閉的某俄羅斯商品館門店負責人透露,今年以來,店里的生意一直在下滑,到最后已經嚴重虧損,不得已選擇了閉店。去年年底以來,網上關于俄羅斯商品的評價一邊倒地指向負面,嚴重影響店里的生意,這是閉店的主因。而網上負面評價的主要原因,還是此類門店“掛羊頭賣狗肉”無視消費者合法權益。
這類門店應該會銷售一部分產自俄羅斯的真貨,但與假冒偽劣商品混雜銷售,讓消費者真假難辨,最后被消費者拋棄的不是其中的假貨,而是整個門店。換言之,在物資豐富年代,消費者的選擇空間很大,不會耗費時間和精力在魚龍混雜的門店去淘真貨,“用腳投票”是消費者對此類門店的一致態度,于是門店就倒閉了。
另外,俄羅斯商品館一下子開很多家,讓消費者失去新鮮感。而其商品售價普遍過高,讓消費者“感覺被割韭菜了”,消費者不會為此交“智商稅”。綜上所述,此類門店倒閉是遲早的事。如果存續經營的門店吸取教訓,名副其實銷售俄羅斯商品,且銷售價格合理,或許還能茍延殘喘,否則都難逃關門的命運。
這給廣大商家帶來不少警示:其一,跟風效仿的營商模式注定會過剩,即便剛開始毛利率高,但門店增多顧客就會被稀釋和分流。其二,不管銷售國貨還是外國貨,“掛羊頭賣狗肉”都是侵害消費者權益,消費者基于權益自保必然會拋棄。其三,不能給消費者帶來持續新鮮感,或者價格虛高,都將會是“短命生意”。
有人認為,電商持續發展正在加快線下門店洗牌,的確有不少門店受網絡購物沖擊不斷更換門頭和老板,但從俄羅斯商品館集中在多個城市開店,不到一年陸續倒閉的實踐來看,線下門店快速洗牌,不完全都是電商競爭帶來的淘汰現象。
作者 馮海寧
責任編輯 羅秋旭
責任校對 劉自學
主編 嚴云
終審 編委 李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