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楊陽 來源 | 頂尖廣告
俗話說,造謠一張嘴,辟謠跑斷腿。
最近,杭州自來水異味事件鬧得沸沸揚揚,全網還一度陷入前所未有的“屎慌”。
好在這起事件終于在今日真相大白:所謂“糞水自來水”實為網友捏造的謠言,相關造謠者已被依法查處。
好消息:糞水是假的!
壞消息:農夫山泉怕是白忙活了?
畢竟奔走在一線、跑斷腿辟謠的農夫山泉,這會兒疑似成了史上最大冤種公關。
眾所周知,這幾天杭州余杭區仁和街道、良渚街道部分區域的自來水出現異味、水質發黃渾濁等情況,相關消息刷爆了屏。
網上流傳著“水管和糞水管接錯了” 的說法,一度被網友編成段子 ——
“世界果然是個巨大的草臺班子,再也不用為工作捅婁子焦慮了”,反倒成了反內耗的絕佳素材。
圖源:小紅書網友
但這事兒擱農夫山泉身上,可就沒這么“輕飄飄” 了。
有網友曬出一份“余杭受影響企業名單”,里面提到農夫山泉在良渚街道設有生產基地,涉及茶 π、東方樹葉等品牌飲料的生產,且用水量等級標注為 “極高”。
圖源:小紅書網友
言下之意,農夫山泉怕是也難逃“屎到淋頭” 的命運。
這話一出,簡直像平地炸響一顆驚雷,把網友手里的礦泉水都“炸” 得喝不下去了 ,屬實喝不了一點。
但很快,相關部門公布了調查結果:異味源于藻類厭氧降解產生的硫醚類物質導致的水源污染,目前已通過切換水源控制住了問題。
圖源:@央視新聞
一紙公告直接擊碎 “糞水” 傳聞,哪有什么重口味,不過是場流量獵奇的大型狂歡罷了。
可自古以來“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大家往往不關心熱點事件的反轉,反倒是那些炸裂性、吸引眼球的內容,更容易牢牢占據消費者的心智。
因此,農夫山泉急了:我有以下兩點想說。
一是,農夫山泉在余杭沒有生產基地,淳安、建德倒有;
二是,農夫山泉從來不使用城市水源。
至于農夫山泉是怎么澄清的?人家選了最笨最實在的法子—— 扎進評論區一條條回應。
有人擔心涉事區域的食品廠受污染嚴重,產品可能夾帶微生物或有怪味的化學物質,直言“就算梁靜茹給勇氣,也不敢喝了”。
農夫山泉看見了,大大方方澄清:“在余杭沒有生產基地。”
在新聞媒體的賬號下,農夫山泉也不湊熱點只專注辟謠:“我們在余杭沒有生產基地,也從來不用自來水生產水和飲料。”
嚴重懷疑農夫山泉已經把“澄清” 刻進了品牌 DNA,簡直像每條大街小巷見面都得喊一句 ——“在余杭沒有生產基地”。
對于幫忙辟謠的網友,農夫山泉更是感謝萬分,回復里的感嘆號都透著滿滿的誠意。
不光在微博上四處解釋,農夫山泉也沒落下小紅書,高強度沖浪兩邊都顧著。
光是線上辟謠還不夠,甚至盯上了線下渠道,直接在商超貨架投了巨幅海報,上面赫然寫著:
“29
年從不使用城市自來水,農夫山泉源自浙江千島湖,千島湖是飲用水源一級保護區。
圖源:@后沙月光本尊
這架勢,就差舉著大喇叭向全世界宣告:自家的干凈水源沒受影響,非要撕碎那些網傳的不實謠言不可。
一通操作下來,感覺農夫山泉公關部的手都要磨出火星子了。
古有木蘭“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
今有農夫山泉“東市刷評論,西市發聲明,南市貼海報,北市謝網友”,真的笑不活了。
憑著這般樸素又硬核的澄清操作,農夫山泉的公關直接出圈,笑倒一眾網友。
有人可能會問,農夫山泉為啥不直接公開發聲明,非要選這種跑斷腿、磨破嘴的方式澄清呢?
這事兒其實不難理解——本質上是不想讓自家產品和 “糞水” 那套不實標簽形成形象捆綁。
要知道,農夫山泉在評論區當場解釋澄清,是為了高效對接那些不了解來龍去脈的人,屬于針對性溝通。
這種方式既顯露出品牌的重視,也更容易讓人對關于農夫山泉的傳聞改觀,畢竟真誠永遠是最大的必殺技。
再者,如果公開發聲澄清,反倒可能在社交平臺掀起更大波瀾。
經新聞媒體一番報道后“農夫山泉”和“糞水”兩個標簽的聯系會被反復強化,局面很容易失控。
在傳播學和公關學領域,辟謠成本本就比造謠高得多,一旦尺度沒拿捏好,很可能“越描越黑”,陷入品牌自證的怪圈。
與其這樣,不如讓互聯網的記憶慢慢淡化,不主動擴大負面影響力,反倒更穩妥。
相比之下,這種四處賣力評論的公關形式,活人感拉滿,既展現了品牌會玩social 的一面,又能讓網友自發向身邊人分享農夫山泉這波爆笑公關操作。
這種“自來水式” 討論,可比嚴肅的公告更有營銷熱度和傳播效果。
另一個原因或許是,農夫山泉最近正處熱度巔峰,根本不缺討論話題。
估計大家都有耳聞,農夫山泉的紅色尖叫成了二手平臺的緊俏貨,價格從最初的5元一瓶,飆升到 49~79 元不等。
甚至一度被炒到 188 元一瓶、8500 元一箱。
誰能想到,有朝一日連飲料都能搖身變“奢侈品”?
引發全網瘋搶的原因,說起來有點匪夷所思,歸結起來是“產品絕版 + 情懷營銷”的雙重 buff 在發力。
紅色尖叫剛上市時,因為味道太“獨特”,被網友調侃成“史上最難喝飲料”—— 每個消費者都能品出不一樣的難喝,一度遭到群嘲。
圖源:小紅書
后來,農夫山泉結合消費者反饋和市場銷量,很快就把這款紅色尖叫下架了。
直到去年,尖叫品牌迎來20 周年,農夫山泉才宣布限時回歸,限量復刻了一萬箱。
靠著“史上最難喝飲料”的噱頭,紅色尖叫很快被搶空,頻頻出現在各大社交平臺的測評區,成了炙手可熱的創作素材。
大家實在好奇“到底難喝到什么程度”,反倒催生出躍躍欲試的消費欲。
如今,去年發售的紅色尖叫保質期只剩不到半個月,而農夫山泉暫時沒有重啟生產的計劃,這意味著它即將徹底“絕版”。
這無疑進一步哄抬了身價,堪稱流量密碼。
再加上前段時間娃哈哈爆發遺產糾紛,宗老的人設受到沖擊,農夫山泉反倒意外成了最大贏家,市場銷量和口碑聲譽都有所提升。
基于眼下的局面,農夫山泉無疑霸占了話題中心,成了熱搜制造機。
這種時候要是正式回應不實消息,反而會稀釋品牌自身的關注度。
回頭看農夫山泉這波操作,與其說是“冤種公關”,不如說是場以笨制勝的形象逆襲。
沒有華麗的公關辭令,全靠真人下場刷評論、舉海報、謝網友,把大企業的架子拆得干干凈凈。
這種“笨拙”感,反倒讓品牌從冷冰冰的飲料生產商,變成了會著急、會解釋、會跟網友掏心窩子的“實在人”。
從前提起農夫山泉,或許只想起“大自然的搬運工”;如今再聊起,誰不會會心一笑想起那個在評論區復讀“余杭沒基地”的較真模樣?
這場意外風波里,它沒靠營銷套路,愣是用最樸素的真誠,把“被牽連”的被動局面,轉成了“接地氣 的形象加分項。
說到底,互聯網哪有那么多深仇大恨,大家反感的從來是敷衍和傲慢。
當一個品牌愿意放下身段跑斷腿辟謠,這份“活人感”本身,就是最好的形象濾鏡——
這波“冤種”,當得值。
案例資料、運營干貨,精彩不停
更多有趣話題 ,盡在【頂尖廣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