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蒙師父允納門下,研習腎病醫學。深知此道關乎患者身心康健;必謹遵教誨,恪守醫德,精研技術;以仁心濟世,以精術助人。”近日,“國醫大師張大寧傳承工作室”在成都市金牛區中醫醫院舉行揭牌儀式。來自金牛區中醫醫院的兩名優秀青年中醫師劉艷、郭清向張大寧敬茶拜師,并宣讀拜師帖。國醫大師傳承工作室的設立,標志著金牛區中醫和中醫藥傳承創新工作又步入一個新階段,提升區域中醫藥服務能力、培養高層次中醫藥人才邁上新臺階。
張大寧是中國中醫腎病學的奠基人,曾在20世紀80年代編著我國第一部《實用中醫腎病學》和《中醫腎病學大辭典》,科學規范了“中醫腎病”的概念和范疇,以及臨床常見病癥的辨證論治規律,提出了“腎為人體生命之本” “心腎軸心系統學說” “補腎活血法”等理論。拜師儀式上,張大寧向兩名新弟子回贈了回徒貼及書籍,并做了“當以人心為本,精進技藝,濟世助人,共研醫理,謙謹篤行,傳承薪火,弘揚杏林仁術”的師訓。他表示,將把臨床經驗、診療思路毫無保留地傳遞給徒弟和當地醫師,探索中醫藥防病治病的有效路徑,讓中醫智慧服務于大眾健康。
據了解,金牛區按照三級中醫綜合醫院標準,投入6.7億元建成區中醫醫院新院區,形成以區中醫藥醫教研中心、治未病中心、康復中心、中醫藥信息中心和中醫適宜技術推廣基地為主的“四中心一基地”區域中醫載體,打造中醫藥傳承創新學術高地。
近年來,金牛區把醫療隊伍能力建設作為培育衛生健康新質服務力的重要支撐。區衛生健康局實施“醫療衛生人才池”計劃,用5年時間引進250名高端醫學人才,改善醫學專業領軍人才隊伍結構;聘請省內具有獨到學術經驗和技術專長的中醫藥專家為導師,把專家學術經驗傳承作為培養高層次臨床人才的中醫藥工作內容,推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為促進衛生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人才保障。
如今,中醫藥文化已在金牛區扎根開花蔚成風氣:中醫藥進校園,在孩子的幼小心田播種中醫文化的種子;傳統八段錦、五禽戲進社區,受到老年群體的歡迎;生活中的頭痛腦熱,首選的也是辨證施治的中醫,中醫藥驗方因其具有改善居民體質、提升健康狀況的良好效果而廣為群眾所稱道。張大寧在向250多名基層中醫藥能力提升培訓學員所作的“中醫學的雙重屬性與發展”學術報告中說,金牛區富有中醫藥傳承創新的文化底蘊與資源稟賦,他還結合自身數十年臨床經驗,勉勵中醫藥從業人員,要加強學習精湛醫技,堅持中醫臨床診療服務不中斷,切實做到中醫治病健體有效有用。
(謝璐 金衛宣 文/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