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流坡塢鎮北董村、前菅村、宋集村等多個村莊的文化廣場上,鑼鼓聲聲,舞蹈翩翩,伴隨著晚風陣陣,好一個熱鬧,夏季的清涼和心情的愉悅交織成了一幅歡樂鄉村畫卷。
為進一步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立足群眾所需所求,結合各村實際,流坡塢鎮開展“相約傍晚十分 文化生活精彩不斷”文化惠民活動。隨之,各村的文化廣場上,村民成了主角,歡聲笑語不斷。
“上了歲數,在家吹空調、扇風扇,這把老骨頭也受不了,村里有文化廣場,一到傍晚就很熱鬧,在村里走走,吹吹夏風,聽聽曲子,跟著跳跳,出點汗,不但心情好,對身體還好!”北董村一位大娘高興地說。
據悉,流坡塢鎮各村一般留守老年人居多,一直以來,文化生活是一個短板,鎮黨委政府在了解各村實際情況之后,秉著群眾平安喜樂的原則,采取“雙1”模式,一是積極挖掘各村文藝愛好者,成立數支隊伍,定期進村開展活動,讓群眾特別是老年群眾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文化活動所帶來的愉悅感;二是鼓勵村里的老年人文藝愛好者,在村里開展文藝活動,既可以讓村里的老年人都能參與其中,老有所為,又能為村里活躍文化氛圍,為老年人點亮一盞多彩的燈,還能讓兒女安心,在家門口上參加文藝活動,安全又開心。
這不,又一個傍晚十分,村里的文化廣場上又熱鬧起來了。果真是能人在民間,咱這文藝愛好者個個都有拿手絕活,只見他們手中的彩扇在空中劃出一道道絢麗的弧線,伴隨著歡快的節奏,仿佛將整個夜晚都染上了繽紛的色彩。鑼鼓隊的鼓手們用力揮動鼓槌,鼓點激昂有力,鑼聲鏗鏘作響,敲出了村民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敲出了鄉村的蓬勃活力。
“以前晚上沒事就是在家看電視、刷手機,現在村里組織這樣的活動,大家聚在一起敲敲跳跳,感覺生活更有滋味了!”一位村民開心地說。
鄉村文化在鄉村,群眾文化靠群眾。流坡塢鎮將持續探索讓群眾能參與、想參與、愛參與的文化發展途徑,積極搭建群眾性文化惠民平臺,為文藝愛好者特別是老年文藝愛好者提供更多的優質資源和展現機會,攜手共建群眾平安喜樂、鎮域和諧團結的文化大舞臺。
記者 姚行彬 通訊員 宋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