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望子成龍,對身邊的形形色色都充滿了警惕,生怕一不小心就觸碰了禁忌。殊不知,自己才是那個最危險的存在。
想讓孩子考上好大學?先看看自己肚子里裝了多少墨水。指望大字不識的爹媽培養出清華北大的娃,那簡直是天方夜譚!
可偏偏有些家長,自己連基本文學常識都沒有,卻敢對學校精心設計的暑假書單指手畫腳,鬧出“不認識汪曾祺”的笑話,這認知水平真是讓人捏把汗。
“明顯粗鄙的臟話”,家長指責暑假書單,卻被諷刺不認識汪曾祺
暑假一到,學校布置的經典閱讀任務成了不少家庭的“戰場”。有小學要求學生精讀《昆蟲備忘錄》并制作手抄報,本是拓展視野的好事。
可一位家長翻開書就炸了鍋——第4頁赫然印著句“狗屁”,氣得他當場寫起小作文討伐學校:“這種粗鄙的臟話能給孩子看?三年級學生懂什么適齡性!教學要求簡直荒謬!”
家長還振振有詞拋出三宗罪:內容不雅、缺乏適齡性、誤導教育方向。可網友一句話就戳破了這正義凜然的氣泡:“連汪曾祺都不認識,還談什么文學鑒賞?”
原來被罵“粗鄙”的《昆蟲備忘錄》,正是文學大師汪曾祺的經典作品。當家長把文學巨匠的著作當成地攤文學批判時,這場鬧劇的荒誕感瞬間拉滿,不懂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懂還要裝權威。
孩子會被書里一個詞教壞?未免太小看現在的小學生了
三年級的孩子早不是活在真空里的瓷娃娃。街頭巷尾、網絡游戲、甚至家長吵架時蹦出的詞,哪個不比書里這個詞更“刺激”?
汪曾祺筆下這個詞,放在特定語境里展現的是鮮活的生活氣息,經過專業編輯層層審核才入選教材。
學校選書看的是整體價值,不是拿著放大鏡找敏感詞。若按這位家長的標準,《水滸傳》的“鳥廝”、《紅樓夢》的“”全得下架,孩子們怕只能讀消毒過的童話了。
小蹄子
更值得深思的是家長對教育專業性的漠視。當看到“狗屁”二字就條件反射式舉報時,他完全忽略了這本書真正的價值。
《昆蟲備忘錄》里對自然萬物的細膩觀察、靈動活潑的語言風格、對生命平等的深切關懷,才是要傳遞給孩子的珍寶。
揪著一個詞否定整本書,如同因飯里有粒砂就倒掉整鍋粥。學校布置這本書,是要孩子透過文字看世界,不是讓他們當詞匯審查員。
若連汪曾祺這樣的大家之作都容不下,孩子的閱讀面怕是只能縮水到識字卡片了。退一萬步說,就算真覺得某個詞不妥,智慧的做法多的是。
理性教育才是要素
家長發現不雅詞匯的第一時間,需要和學生討論“為什么這里用這個詞”“生活中該怎么使用語言”,既化解顧慮又提升思辨能力。
可這位家長偏要選擇最糟糕的方式,用自己有限的認知給經典判死刑。這暴露出某些家長的通病:自己從不讀書,卻妄想指導讀書人。
當家長嚴防死守怕書里一個詞“污染”孩子時,現實中的語言環境早已泥沙俱下。堵得住一本書,堵不住整個信息洪流。
真正的教育不該是建造無菌室,而是給孩子裝上“過濾器”——教會他們在復雜信息中辨別美丑、汲取養分。汪曾祺書中這個詞,恰恰是開展語言教育的絕佳素材。
(圖片均來源于網絡,如若侵權請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