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湖南常德出了件讓人火大的事兒——高中錄取通知書里居然夾著眼鏡店的廣告單!
家長們滿心歡喜地拆開錄取通知書,就盼著看到孩子努力換來的成果,結果冷不丁冒出來一張商業廣告,這感覺,就像你滿心歡喜地打開生日蛋糕盒,結果發現里面躺著只死蒼蠅,惡心得不行,興致全沒了。
錄取通知書是啥?那可是孩子無數個日夜挑燈夜戰、拼盡全力換來的“入場券”啊!是汗水、淚水凝結成的結晶,是開啟人生新階段的“鑰匙”。
它承載的,可不僅僅是知識,更是夢想、希望和未來,是無比莊重嚴肅的存在。可就這么個神圣的東西,被一張眼鏡店廣告單攪和得沒了儀式感,神圣感碎了一地,誰能不氣?
好在石門縣教育局反應迅速,一查才知道,是鎮中在發錄取通知書時,給33個學生塞了眼鏡店的優惠宣傳單,不是高中學校干的。涉事學校負責人被約談,后續還要依紀依規處理。
可這事兒真就這么簡單嗎?我看未必。
這事兒背后,暴露的是部分學校對教育嚴肅性的嚴重漠視。教育是啥?那是培養人的地方,是塑造靈魂的工程,是一片容不得半點銅臭玷污的凈土。
教育部早就三令五申,嚴禁商業廣告進校園,可有些學校就是當成耳旁風,左耳朵進右耳朵出。為啥?說白了,還不是利益在背后搗鬼。
有人可能會說,不就是一張廣告單嘛,至于這么大驚小怪、上綱上線嗎?可別小看這張廣告單,它就像一顆老鼠屎,壞了一鍋好粥。
它破壞的,是教育的純粹性,是對學生和家長的不尊重。你想想,孩子拿到錄取通知書,本應是充滿喜悅和憧憬的時刻,結果被一張廣告單搞得興致全無,甚至對學校產生抵觸情緒,這影響得多大?說不定還會影響孩子對新學校、新環境的期待和適應呢。
更讓人細思極恐的是,這眼鏡店廣告搭錄取通知書的“便車”,背后是不是有啥見不得人的利益輸送?是不是學校和眼鏡店達成了某種“合作”,學校從中拿了好處?
這事兒必須得查清楚,給公眾一個明明白白的交代。如果真是這樣,那教育的底線就被徹底突破了,教育的公信力也會大打折扣,以后誰還敢相信學校?
咱再說說學校,作為教育的主陣地,本應堅守教育的初心和使命,為學生營造一個純凈、積極的學習環境。可有些學校呢,為了那點蠅頭小利,不惜犧牲教育的尊嚴和學生的利益。
這種短視行為,就像殺雞取卵,不僅損害了學校的形象,更影響了教育的長遠發展。長此以往,誰還愿意把孩子送到這樣的學校?
教育不是生意,不能被利益綁架。學校應該把精力放在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學生品德和能力上,而不是想著怎么從學生身上撈錢。
家長把孩子送到學校,是希望他們能接受良好的教育,而不是成為商業廣告的“目標受眾”,被各種廣告轟炸。
這事兒也給咱們提了個醒,教育的凈土需要全社會共同守護。家長要擦亮眼睛,監督學校的一舉一動,發現不對勁就及時發聲;媒體要發揮監督作用,及時曝光不良現象,讓那些想鉆空子的人無處遁形;政府要加強監管,確保教育政策的落實,對違規行為嚴懲不貸。
只有大家齊心協力,才能讓教育回歸本質,讓孩子在一個健康、積極的環境中成長。
錄取通知書夾廣告這事兒,看似小事,實則關系重大。它就像一面鏡子,照出了教育領域存在的問題,敲響了教育警鐘,提醒咱們不能對教育的商業化傾向掉以輕心。
你覺得這事兒該怎么處理才解氣?歡迎在評論區說說你的看法,咱們一起聊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