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財長貝森特21日接受CNBC采訪時突然放出風聲:中美第三輪貿易談判將不再局限于關稅議題,還要把中國購買俄羅斯和伊朗石油、經濟結構轉型等敏感問題塞進議程。不到24小時后,他再次通過福克斯商業頻道宣布:談判時間定于7月28日至29日,地點在瑞典斯德哥爾摩。美方如此急不可耐地單方面宣布消息,背后是特朗普政府的政治倒計時在滴答作響。
美方搶發消息,談判時間暗藏玄機
美方搶先官宣談判細節已成固定套路。此前5月日內瓦會談和6月倫敦會談,都是美方率先發布消息。但這次時機尤為特殊——談判被刻意安排在特朗普劃定的“關稅大限”之前。
特朗普政府此前將全球關稅緩沖期從7月9日延至8月1日,并向數十個國家發出“最后通牒”:若不在8月1日前達成協議,將面臨最高50%的關稅懲罰。把中美談判提前放置在這個敏感節點,顯然是為對沖潛在的市場恐慌。
若8月1日前缺乏“好消息”,美股債匯三殺慘劇可能重演。美國6月單月關稅收入高達272億美元,已成為聯邦第四大財源,特朗普既想保住這筆“橫財”,又怕玩火自焚。
美方罕見放低姿態,暴露談判底牌
與前期強硬姿態形成鮮明對比,特朗普政府近期頻顯“反常妥協”。財政部長貝森特多次公開示好,甚至表示愿意靈活調整時間配合中方8月的大型會議安排。
在技術封鎖領域,美方更罕見松口:批準英偉達對華銷售H20芯片,貝森特直言這是“談判的一部分”。特朗普談及中美芯片競爭時,甚至用上“非常友好”的軟化表述。
這種急轉彎背后是美國經濟的沉重壓力。2024年美國貿易逆差飆升至9184億美元,創60年第二高位。半導體巨頭為保住中國市場,集體游說政府放寬出口限制。當貿易戰變成政治負資產,特朗普只能放下身段。
中方穩坐釣魚臺,三大底牌靜待出鞘
面對美方攻勢,中方展現出戰略定力。商務部發言人強調“依法審批出口申請,美方應摒棄零和思維”,外交部更明確拒絕將地緣議題與經貿談判捆綁。
這份底氣來自三張硬牌:
- 貿易韌性牌:6月中美進出口值環比激增超500億元,同比降幅大幅收窄
- 市場多元牌:2024年對東盟、中東出口增長12.9%,有效稀釋對美依賴
- 技術自主牌:華為已量產等效英偉達H20的芯片,打破技術訛詐空間
更令美方棘手的是,中國能源“去美元化”已成趨勢。中俄石油貿易85%以人民幣結算,中伊推進本幣互換協議,美國想用“二級關稅”切斷中國能源生命線的圖謀注定落空。
能源牌難奏效,關稅博弈陷困局
特朗普的談判戰術已浮出水面:以“二級關稅”為要挾,逼中國用美國頁巖油替代俄伊原油。他公開喊話:“希望中國從美國大量進口石油,若能促成將是我的榮幸”。
但這張牌存在致命缺陷。普京將于9月初訪華,在此之前中方不可能大幅調整對俄能源政策。美方強推的“二級關稅”本質是維護石油美元霸權,而中國早已構建中俄伊“反制裁協作體”:伊朗提供低價原油,俄羅斯保障能源安全,中國輸出工業品。
即便美國真對購買俄油國家征收100%關稅,中方手握稀土管控、本幣結算、多邊機制等反制工具。正如社科院專家呂祥的犀利點評:“中國不會吃這一套”。
特朗普政府將能源、金融、地緣政治打包成談判籌碼的戰術,已被北京識破。瑞典首相克里斯特松在宣布主辦會談時意味深長地強調:“此次談判對全球貿易和經濟具有重要意義”——這場博弈已不僅是兩個經濟體的較量,更將重塑后美元時代的全球貿易規則。
當美國財政部長在鏡頭前反復強調“協議質量重于期限”時,北京的回擊冷靜而精準:拒絕議題綁架,堅守平等磋商。時鐘在走,籌碼在變,但國際貿易的天平從不傾向焦慮的一方。#AIGC熱點大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