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無不散之筵席,對汽車工業而言曾經充當“奶媽”角色的三菱汽車,這回是要徹底地離開了。7月22日,三菱汽車正式宣布終止與沈陽航天三菱汽車發動機制造有限公司的合資合作,包括發動機業務運營。 這標志著三菱汽車在中國市場的全面退出。至此,這個曾經在中國汽車工業發展中扮演過重要角色的日本品牌,徹底畫上了句號。
然而,這個句號的書寫其實在2023年就已經開始了。 當時廣汽三菱陷入困境,最終官方不得不宣布重組,廣汽集團以1元對價收購了三菱所持股份,工廠轉而生產廣汽埃安電動車。回顧那段時光,終端市場上歐藍德(參數丨圖片)、帕杰羅等曾經暢銷的經典車型悄然退市,成為三菱在中國市場最后的身影,至今依然令人倍感唏噓。
談及三菱對中國汽車業的貢獻,沈陽航天三菱堪稱“幕后功臣”。 自1997年成立以來,其生產的4G6系列發動機,憑借可靠耐用、技術成熟的特點,成為眾多自主品牌發展初期的“心臟”。無論是長城哈弗,還是比亞迪,甚至東南、眾泰等品牌,都曾搭載過這款發動機,堪稱是中國汽車企業的“奶媽機器”。
在自主品牌缺乏核心動力的90年代至2000年初,沈陽三菱提供了穩定的技術支撐,助力它們站穩腳跟。根據行業統計顯示,截止4G6系列在2020年停產前,實際總產量超過120萬臺,是名副其實的“國民發動機”。而帕杰羅這款國內曾經爛大街的硬派越野車型,比當今的豐田普拉多、坦克300都要更常見,先進的四驅技術,以及強大的越野性能,深受當時國內具有越野需求用戶的歡迎。
但最關鍵的原因在于,擁有軍工背景的長豐獵豹還引進三菱帕杰羅越野車的相關技術進行消化、吸收,盡管跟原版相比不能說原汁原味,但也為中國越野車技術發展提供了重要參考。如今,長豐獵豹這一品牌早已在國內市場消失,但仍然是人們難以忘懷的一段經典記憶。在中國汽車工業關鍵的成長期,三菱的技術輸出,也確實推動了業界的整體發展。
然而,這段輝煌的歷史終究難掩現實的頹勢,三菱走下坡路的速度,比預想的要更快。三菱的退出并非偶然,而是多重因素疊加作用下的必然結果。首要問題,還是出在產品迭代的嚴重遲滯。
三菱在華投放的車型本就稀少,更新速度更是跟不上節奏。作為主力的SUV歐藍德,自2012年國產后,經歷了漫長的歲月卻鮮有實質性的換代,設計和核心技術逐漸被競爭對手遠遠甩開。其產品力的整體下滑,在配置、性能等方面始終未能跟上中國市場的快速進化節奏。 加上本就單薄的產品線,實在難以覆蓋住中國市場快速細分的多元化需求。
更要命的是,在電動化轉型的大潮流之下,三菱也徹底掉了隊。 當比亞迪、吉利以及眾多新勢力在電動化賽道上狂飆突進時,三菱的步伐卻顯得異常蹣跚。其姍姍來遲的首款純電SUV阿圖柯(AIRTREK),還是基于廣汽埃安平臺打造,缺乏鮮明的品牌特色和技術亮點,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幾乎沒能激起任何水花。在至關重要的混合動力領域,三菱同樣缺乏有足夠競爭力的產品,眼睜睜錯過了關鍵的轉型窗口期。
而在新能源時代,傳統燃油發動機的發展空間自然也被進一步壓縮。更何況沈陽三菱的發動機如今的技術水平,在燃油車領域已不具備優勢,加上絕大部分的傳統自主品牌也具備自研發動機的能力,甚至能開發出專用于插電混動、增程系統的高熱效率發動機,即使是需要搭載增程系統的造車新勢力,三菱在國內也并沒有引進適配插電混動、增程車型的發動機,更別說為中國市場開發相應的動力,最終,三菱逐漸丟失國內市場份額。
與此同時,三菱的品牌定位也變得日益模糊,整體競爭力急劇下滑。 曾幾何時,“硬派越野”是它響當當的金字招牌,但像帕杰羅這樣的經典車型未能及時更新換代并引入國內,導致這一核心形象逐漸褪色、模糊。而在城市SUV的戰場上,其產品在性價比、配置豐富度以及設計感方面,被快速崛起的自主品牌全面超越。曾經引以為傲的“技術三菱”光環,在消費者心中也變得越來越黯淡無光。
至于內部管理與決策層面的問題,同樣不容忽視。 合資公司內部可能存在溝通不暢和決策效率低下的情況,這導致了對中國市場瞬息萬變趨勢的反應不夠靈敏,動作總是慢半拍。此外,三菱全球戰略重心的調整,比如將更多資源和精力聚焦于東南亞等市場,也在客觀上削弱了對中國這個關鍵市場的投入力度和重視程度。
當然,最根本的沖擊還是來自中國市場競爭格局的劇變。 市場早已進入殘酷的存量競爭階段,疊加電動化、智能化的革命性浪潮。本土自主品牌在技術研發、設計美學、成本控制以及市場響應速度上突飛猛進,尤其是在新能源領域已經占據了絕對的主導地位。這使得所有合資品牌普遍承壓,而那些像三菱、廣汽菲克這樣轉型緩慢、缺乏鮮明特色和核心競爭力的品牌,自然首當其沖,生存空間被急劇壓縮。更諷刺的是,像坦克300這樣的國產硬派越野新星崛起,直接精準打擊并蠶食了三菱曾經引以為傲的傳統優勢領域。
汽車網評:三菱的離場,是固守傳統、漠視變革的必然結局。 它給所有國際車企敲響警鐘:在中國這個全球最“卷”的汽車市場,唯有放下身段,以更快的速度、更強的本土化創新和更堅決的電動化決心,才能贏得生存空間。三菱的故事已經落幕,但中國汽車市場的進化傳奇,正由本土力量加速書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