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2024年,中國汽車市場里出現了一個讓人有些看不懂的現象,特別是在三四十萬以上的中高端新能源車領域,一個怪圈正在形成。
按理說,技術越復雜、功能越全面的產品應該越受歡迎,可現實卻恰恰相反。
技術上更為精密的插電式混合動力(簡稱插混),在銷量上居然被結構相對簡單的增程式電動車甩在了身后。
這個局面,讓很多過去只信奉技術參數的愛好者們感到困惑,為什么看起來更“高級”的技術,反而賣不過看似“取巧”的對手呢?
這背后的原因,其實遠比發動機熱效率或者變速箱擋位數量要來得更貼近我們的生活。
要理解這件事,我們首先得換位思考一下,一個家庭如果準備拿出三十多萬甚至更多的預算來買一輛車,他們最看重的是什么?
對于大多數人來說,這筆錢不是一筆小數目,買下的也不再僅僅是一個代步工具。
它需要承載的,是一個家庭的出行品質。
買車的人可能不會花太多時間去研究這臺車的發動機用了什么先進的循環技術,或者它的電控系統有多么智能。
他們腦子里更可能浮現的,是實實在在的生活場景:周末帶著全家老小出門,后排空間夠不夠寬敞,老人孩子坐著會不會覺得憋屈?
長途開車回老家,堵在路上幾個小時,車里有沒有能讓孩子安安靜-靜看會兒動畫片的屏幕,有沒有能冰鎮飲料的小冰箱來緩解旅途的煩躁?
副駕駛的妻子能不能把座椅放倒,舒舒服服地小憩一會兒?
這些看似瑣碎的需求,恰恰是高端消費群體最真實的痛點。
而理想、問界這些新勢力品牌,就像是讀懂了大家心聲一樣,它們沒有在發布會上長篇大論地講解復雜的機械結構,而是直接把人們對“家”的想象搬進了車里。
它們的核心賣點,變成了我們常說的“大沙發、大彩電、大冰箱”。
當你坐進一臺問界M9或者理想L9,那種感覺不像進入了一輛車,更像是走進了一個移動的、智能化的豪華起居室。
超大的屏幕、舒適的座椅、便利的儲物空間,這些元素共同營造出一種強烈的“享受感”。
反觀同價位的許多傳統插混車型,雖然三大件技術可能非常扎實,但拉開車門,內飾設計往往還停留在上一個時代,后排空間也因為要布置復雜的傳動系統而受到擠壓。
這種鮮明的對比,給消費者帶來了極大的心理沖擊。
這已經不是同維度的競爭了,當一方在努力推銷“高效節能的動力總成”時,另一方已經在售賣一種名為“智能移動空間”的全新生活方式了。
其次,我們再從最核心的駕駛體驗來分析。
插混和增程兩種技術路線,帶給駕駛者的感受有著本質的區別,而這種區別,恰恰決定了它們在高端市場的不同命運。
插電混動的初衷非常理想,它希望做到“魚和熊掌兼得”:在市區短途通勤時,用電驅動,享受純電車的安靜和低成本;在長途旅行時,用發動機驅動,沒有里程焦慮。
然而,這種“全能”的設計,在實際體驗中卻常常帶來一種“割裂感”。
我們可以想象一下這個過程:你開著一輛插混車,電量充足時,它就像一臺純電動車,起步安靜,加速順滑,車內幾乎聽不到任何雜音,這種高級感是毋庸置疑的。
但是,這類車型的純電續航里程通常不算特別長,可能也就一百多公里。
當你忘記充電,或者電量用盡后,情況就變了。
發動機需要介入工作,此時,那種突如其來的抖動和噪音,會瞬間打破之前營造的靜謐氛圍。
特別是在需要急加速或者爬坡的時候,發動機的嘶吼聲會毫不客氣地傳進車廂,那種從“電動爹”瞬間切換到“燃油車”的感覺,會讓駕駛體驗的連貫性大打折扣。
對于追求極致舒適和高級感的車主來說,這種體驗上的不確定性和不統一,是一個難以忽視的缺點。
相比之下,增程式電動車的邏輯就簡單純粹得多。
它的核心理念是:無論在任何情況下,驅動車輛的永遠是電動機。
那臺發動機的角色非常專一,它不直接參與驅動,只在需要的時候啟動,像一個“隨車充電寶”一樣,在后臺默默地為電池充電或直接為電機供電。
這樣做最大的好處,就是保證了駕駛體驗的高度一致性。
無論電池是滿電還是虧電,你踩下加速踏板,得到的永遠是電機帶來的那種直接、平順且安靜的動力響應。
就算發動機啟動了,由于它不與車輪硬連接,可以一直保持在最高效的轉速區間工作,產生的噪音和振動也更容易被抑制和隔絕。
再加上如今的增程車電池越做越大,純電續航普遍能達到兩百公里以上,對于絕大多數用戶而言,日常通勤完全可以當做一臺純電車來用,徹底告別了加油站,只有在長途遠行時,那個“充電寶”才會派上用場。
這種“永遠如一”的純電駕駛質感,恰恰是高端用戶愿意花錢購買的那份“省心”與“安穩”。
當然,很多人會從技術原理上批評增程“落后”,認為能量經過“油-電-動”的多次轉換,效率不高。
從純粹的工程學角度來看,這種說法有它的道理。
但市場和消費者并不總是按工程師的邏輯來思考。
對于普通人來說,一項技術是先進還是落后,評判標準非常樸素:它能不能更好地解決我的問題?
當下的中國消費者面臨的核心矛盾,就是既渴望純電車帶來的駕駛樂趣和低廉的用車成本,又對長途出行的充電便利性感到焦慮。
增程技術恰好用一種最簡單直接的方式,完美地回應了這個核心訴求。
它可能不是理論上最高效的方案,但卻是現實中體驗最好、最沒有心理負擔的方案之一。
市場的銷量數據就是最真實的證明。
看看每個月的銷量榜單,以增程為主動力路線的理想和問界,穩穩地占據著中高端新能源市場的頭部位置,這背后是無數消費者用真金白銀投出的信任票。
這并不意味著插混技術沒有未來。
以比亞迪發布的第五代DM技術為例,它已經能做到百公里2.9升的驚人虧電油耗,這無疑是技術上的巨大突破,代表了中國汽車工業在節能技術上的領先水平。
長城汽車的Hi4技術也在不斷進化,力求提供更好的駕駛性能。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5192084138360944
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5192083710542046
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5192083446300729
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5192083182059532
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5192082905497754
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5192082674548946
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5192082389336073
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5192082137940011
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5192081848270898
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5192081588486288
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5192081303273569
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5192081068130616
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5192080737042504
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5192080359293072
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5192080090857531
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5192079742992416
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5192079474557188
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5192079004794961
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5192078685765688
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5192078442496034
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5192035610263814
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5192035342090612
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5192035065004060
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5192034792374306
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5192034465480807
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5192034226405423
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5192033932542286
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5192033681146136
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5192033442070739
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5192033089486926
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5192032586432697
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5192032338706932
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5192031978258499
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5192031684395100
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5192031411765736
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5192031164301556
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5192030895865892
但它們需要認識到,在中高端市場,競爭的焦點已經從單純的“省錢”,升級到了全方位的“體驗”。
技術最終是為人的感受服務的,當一項技術只是停留在紙面參數上的炫耀,而沒能轉化成用戶能實實在在感受到的舒適、便利和愉悅時,它就很難真正打動那些追求生活品質的消費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