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1991年冬,蘇聯解體,紅色大廈傾倒,碎片直挺挺砸進東歐平原。
一夜之間,烏克蘭的軍工專家們成為了無業游民。
就在這些前蘇聯的驕傲陷入困頓時,中國的專機降落在基輔機場,200多名烏克蘭頂尖專家帶著全家老小登上了飛機。
誰也沒想到,幾十年后,這批人成了“趕不走的客人”。
蘇聯兵工廠的崩塌
1994年,烏克蘭與美、俄等國簽訂協議,毀棄了烏克蘭國內的全部核力量,在此之前,烏克蘭是世界第三核大國。
再往前推,蘇聯時期的烏克蘭,就是蘇聯的超級兵工廠。
黑海造船廠能造航母,南方機械制造廠能造導彈,安東諾夫設計局的運輸機冠絕全球,這些廠子隨便拎一個出來,都是全球軍工界的頂尖。
故而,那時候的烏克蘭軍工專家們地位也相當之高。
然而1991年蘇聯解體的消息傳來,這些專家的前程戛然而止。
烏克蘭當然知道這些專家無比重要,但其經濟在蘇聯解體后羸弱不堪,1994年GDP直接跌了24%,軍工企業更是成片倒閉。
在羸弱的經濟面前,無論是核設施也好還是專家也好,都成了“甜蜜的負擔”。
這時候,不少國家都來撿漏。
美國、韓國等國以高薪拉攏人才,結果烏克蘭專家去了之后做的都是邊緣工作,根本接觸不到核心技術,要么就是承諾無法兌現。
專家們這才醒悟,美韓等國要的就是現成的技術,不是他們這些過期人才!
就在烏克蘭專家們走投無路的時候,中國的“雙引工程”找上門了。
中國的誠意
為了招攬如烏克蘭等獨聯體國家的人才和技術,我國開啟了“雙引工程”項目,時任總理李鵬親手主抓,并坦言:
“這是一批窮十年之力都無法培養出來的優秀人才,對我國而言是千載難逢的好機會,一定不能錯過。”
得益于中國和蘇聯的歷史友誼,我們從烏克蘭引進了不少頂級專家。
為保障專家們的生活,我國在多個省市專門蓋了“專家村”,房子按蘇聯樣式建造,專家只要到就能拎包入住。
同樣,我國還解決了專家家屬的工作問題,如配偶可以安排進國企當翻譯,孩子則能進國際學校或雙語學校就讀。
至于專家們的工作則是根據專業對口安排,那時候中國尚不富足,但給專家的科研經費從不打折扣,要設備第二天就采購,要團隊立馬就配齊。
這種得到重視的感覺,是他們在烏克蘭那幾年想都不敢想的。
這些專家也都是蘇聯時代的老輩人,十分重視過去中蘇之間的友誼,也相當感激重新在中國得到重視,所以他們為項目幾乎到了掏心掏肺的地步。
值得一提的是,我國當時并未強制專家們放棄原國籍,可以隨時回國,但幾乎沒有人選擇回國。
扎根中國的歲月
不夸張地說,烏克蘭專家們在中國的這幾十年,直接推動了中國軍工的跨越式發展。
“航母之父”巴比奇帶著中國團隊一點點把瓦良格號從廢鐵堆里盤活,小到艦載機的掛鉤角度,大到動力系統的調試,手把手教了整整五年。
后來遼寧艦下水那天,老爺子感慨不已,幾近落淚。
現在山東艦、福建艦能這么快搞出來,有不少技術底子能追溯到那個時候。
航空發動機領域,以前中國的大飛機總卡在大推力渦扇發動機技術上,烏克蘭航發專家帶來了大型渦扇發動機的設計經驗,陪著中國工程師在實驗室熬了無數個通宵,助力中國突破了這項技術。
回應烏克蘭掌握的軍艦燃氣輪機技術,幫助中國解決了軍艦動力“卡脖子”問題,實現了燃氣輪機的國產化。
據統計,僅1991-2000年間,烏克蘭專家參與了中國2000多個軍工科研項目,填補了航母、航空發動機等10多個領域的空白。
他們的貢獻得到了國人的一致認可,也會被載入史冊。
這些專家不光帶來了技術,還慢慢把家安在了中國。
專家們的子女在中國長大,有的考上了中國的大學,有的已經成為了中企的員工。
在他們看來, 中國已經成為了“第二個家鄉”。
此處心安,便是家鄉
為什么這些烏克蘭專家不回去?其實答案很簡單,西方人想要他們的技術,中國給了他們尊嚴。
這些烏克蘭頂尖專家的薪資是當時我國的最高薪資標準,相當于國內教授的2-3倍,不僅如此,住房、子女教育等全部免費。
對于他們的事業,中國可謂給足了尊重,比如說巴比奇是遼寧艦改造的總顧問,金琴科則是航空發動機項目的首席設計師。
和西方不同,我們愿意把最核心的項目交到他們手上,這種信任,千金也難換來。
2022年俄烏沖突爆發后,烏克蘭專家們更加意識到中國的和平與穩定有多么珍貴。
他們在自己國家沒有用武之地,中國國伸出手,給了他們能工作的地方,能安穩生活的家。
此處心安,便是家鄉,人活一世無非是要個歸宿。
在蘇聯解體的時代巨變下,中國用誠意接住了時代的碎片,中國“世界人民大團結”的愿景,從來都不是空想。
信息來源:
普覽 2025-06-17 200多名烏克蘭專家赴華援建,如今待遇如何?中國的做法太貼心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