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我們來聊聊中美之間又要開談了。
這不,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剛剛上了福克斯新聞,直接放話:第三輪中美貿易談判,下周一和周二在瑞典的斯德哥爾摩舉行。前兩輪在哪兒呢?日內瓦和倫敦。聽起來像是國際巡演,是吧?這節奏,倒也挺緊湊。
為什么這么著急談?原因很簡單,8月12日是中美暫時停加征關稅的最后期限。你不談,就等著關稅落地,全球供應鏈又得出問題。所以這第三輪談判的主要目標,就是爭取把這個截止時間再往后推一推,拖一拖,別立刻撕破臉。
瑞典方面也確認了。瑞典首相克里斯特松也不藏著掖著,自己上X平臺發文,說這次談判雖然是中美之間的事兒,但影響范圍是全球的,跟全世界的貿易和經濟都有關系。這意思很明白:別以為這是兩個大國在吵架,其實全世界都得看他們的臉色。
你以為這就是全部?沒完呢。貝森特還在CNBC接受采訪的時候又加了一把火,說接下來中美不僅要談關稅,還可能聊一聊中國買伊朗和俄羅斯石油這事兒。他是怎么說的呢?
原話是這樣的:“我認為現在中美之間的貿易狀況還不錯,所以我們可以開始談別的事了。不幸的是,中國是被制裁的伊朗石油和俄羅斯石油的主要買家。”
這話什么意思呢?翻譯一下,美國這邊覺得,既然咱倆現在還能坐下來談點事兒,那你也該考慮一下我的“額外需求”了:你是不是得配合我制裁別人?尤其是在俄烏戰爭、伊朗局勢這么敏感的背景下,美國現在找不到更好的對手,就開始盯著買家了。
這時候中國外交部的回應也來了。22號例行記者會上,發言人郭嘉昆明確表態:中方在關稅問題上的立場沒有變,一直都很清楚。
希望美方能夠跟中方一起,落實好兩國元首通話時達成的重要共識,發揮中美經貿磋商機制的作用,搞對話、搞溝通,別整天誤會來誤會去,要加強合作,把中美關系往穩定、健康、可持續方向帶。
說白了,中國這邊的態度是:咱們可以談,但別拿別的事來攪局。你想加戲可以,但劇本不是你一個人寫的。
另外,中國社會科學院的美國問題專家呂祥也給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說得很直接:如果貝森特真想拿買石油這事來壓中國,那這個剛建立起來的貿易磋商機制很可能直接崩盤。
因為你談貿易就談貿易,別拿地緣政治的框架往里塞。美國現在想把談判當成工具,來讓中國接受美國對俄羅斯和伊朗的立場,這跟一開始建立磋商機制的目的完全不一樣。
而且呂祥還指出,美國現在直接對抗俄羅斯的選項確實不多,所以想拉上其他國家來幫忙,一起打壓俄羅斯經濟。但是他說得也很清楚:中國不會配合你搞這一套。
其實回頭想想也挺明顯的。從去年以來,美國一邊說要加強中美經貿合作,一邊又在別的議題上加條件。這種做法其實很容易讓人懷疑你的誠意:你到底是真的想談,還是拿談判當籌碼?
瑞典這次算是背后主持局的國家,肯定也想推動兩邊談出點結果。畢竟大家都清楚,一旦中美談崩了,全球經濟必然跟著吃苦頭。現在不是一個誰都能獨善其身的年代,尤其是在全球通脹壓力沒完全解除的當下,你一個政策的變化,就可能引發整個產業鏈的動蕩。
所以,這輪談判怎么收場,很可能決定了下半年全球市場的走向。是繼續緩和、邊走邊談,還是話不投機、關稅加碼,大家都盯著看。
總結一下,接下來的幾天,市場、媒體、各國政府都會緊盯這次瑞典會談。而我們能做的,就是保持關注,別被表面新聞沖昏頭腦,盯住背后的動向和真正的利益交叉點。
就看這次談得如何了,是“坐下來談,談出點實質的東西”,還是“表面客氣,背后互相看不順眼”。咱拭目以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