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島網7月23日訊 (記者 孫貼靜)“當醫生告訴我寶寶順利降生的那一刻,我終于松了口氣。”在青島市婦女兒童醫院的產房里,寶媽蘋蘋(化名)看著襁褓中粉嘟嘟的寶寶,嘴角忍不住上揚。這位新手媽媽曾因子癇前期高風險,在孕期經歷了一場 “無聲的考驗”。而這場考驗的平穩度過,離不開醫院子癇前期風險評估項目的精準防控以及產科中心專家的科學干預。
一胎胎死宮內
再次懷孕子癇前期高風險
時間回溯到半年前,有過胎死宮內病史的蘋蘋再次懷孕,孕12周時,她懷著忐忑的心情來到青島市婦女兒童醫院產科中心就診。考慮到她的特殊病史,產科專家為其開具了早孕期子癇前期風險評估檢測,檢測結果顯示為高風險!
短信?電話及時告知
催促及時就診
基因檢測中心實驗室第一時間通過短信告知,并立刻電話聯系到蘋蘋本人,催促她及時就診。“剛聽到這個消息時心情很沮喪,但當時電話里醫生的語氣特別懇切,說‘這個結果需要重視,但只要及時干預就有很大希望’,一下子又給了我信心。”蘋蘋回憶道。
精準防控
轉為低風險并順利分娩
復診時,產科專家為蘋蘋制定了個性化方案,開具阿司匹林等藥物進行早期干預,治療期間叮囑她通過動態超聲密切監測胎兒情況。
經過兩個月的精心治療與調理,孕20周的蘋蘋迎來了孕中晚期子癇前期風險評估。當得知評估結果已轉為低風險的那一刻,她懸了許久的心終于放下了。此后,她嚴格遵照醫囑按期產檢,看著報告單上胎兒各項發育指標穩步增長,心中滿是對這個小生命的期待。最終,蘋蘋足月順利分娩,產后隨訪顯示寶寶發育一切良好。這個健康的新生命,正是青島市婦女兒童醫院對子癇前期實施 “早預測、早干預” 診療模式的最佳見證。
專業風險評估為母嬰健康筑牢堅實防線
子癇前期真的需要如此警惕嗎?答案是肯定的!這一妊娠期特有的并發癥,是妊娠期最危險的疾病之一,堪稱母嬰健康的“隱形殺手”—— 它可能導致早產、胎兒生長受限,嚴重時甚至會危及母嬰生命。更值得注意的是,臨床上多數子癇前期發生在沒有明顯風險因素的“健康”孕婦身上,就像潛伏在孕期的 “不速之客”,讓人防不勝防。
不過,“隱形殺手”并非無法抵御。青島市婦女兒童醫院早在2022年就率先在半島地區開展子癇前期風險評估項目,構建起覆蓋孕早期、孕中期、孕晚期的全周期防控體系。這個項目就像為孕期裝上了“預警雷達”:孕早期通過綜合評估識別高風險人群,為干預爭取黃金時間;孕中期動態監測風險變化,及時調整防控策略;孕晚期聚焦分娩安全,為母嬰健康筑牢最后一道防線。
如今,隨著子癇前期風險評估項目的成熟運行,已有越來越多像蘋蘋這樣的孕婦從中受益。自 2022 年該項目啟動至今,累計完成子癇前期風險評估 781 例,其中高風險孕婦 46 例、臨界風險孕婦 26 例。針對每一例風險評估結果,相關工作人員都會第一時間通過短信告知孕婦本人,當天同步致電溝通具體情況,同時與臨床主治醫生及時對接,制定并落實針對性干預方案,切實為母嬰健康保駕護航。
健康提醒
重視子癇危害,早預測、早干預
孕育生命本是一場美好的旅程,不應被未知的風險籠罩。子癇前期作為孕期高血壓的一種,需時刻警惕。它可能在懷孕 20 周后至分娩后 4 周內發生,尤其產后 24 小時內風險較高,剛生產完的媽媽也不能掉以輕心。
若存在這些情況,患病風險會增加:本身有高血壓、凝血紊亂癥、糖尿病等與血管功能相關的疾病;有家族遺傳史,或第一胎患過子癇前期;年齡不到 20 歲或超過 40 歲;是初次懷孕、懷多胞胎;BMI指數≥28。甚至即便沒有這些問題,也可能患病。當出現下肢、面部、雙手水腫,頭暈頭痛,視力模糊,對光敏感等征兆時,一定要及時就醫。
青島市婦女兒童醫院產科專家提醒廣大孕媽媽,子癇前期的早預測、早干預,可在最大程度上降低子癇前期導致的早產及其他不良后果的發生。建議大家及時做好篩查,提早預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