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助力鄉村發展、踐行青年使命,鄭州大學電氣與信息工程學院團委組建“三下鄉”實踐服務隊,于7月14日至7月18日赴河南省三門峽市盧氏縣官道口鎮,圍繞“‘電’亮初心,‘信’聯萬家”主題,聚焦科技賦能、教育啟蒙、紅色傳承開展社會實踐,促進青年成長與鄉村振興同頻共振。
一、科技暖民心:技術服務與產業觀察促進鄉村發展
科技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引擎,實踐團隊以專業所長為鄉村發展注入“科技暖流”。在“智援鄉村,數字無憂”義務檢修活動中,社會實踐服務隊員化身“技術管家”為村民檢修手機、電腦等電子設備,用專業技能化解“數字小煩惱”。
圖1 實踐隊員們幫助村民修理電腦
隊員們走進果嶺村,實地觀摩鑫生源果業集團。果園內,各類科技設備高效運作:監測儀實時更新土壤數據、無人機低空巡園查病蟲害、智能灌溉系統精準調控水量等,科技賦能現代農業的成效直觀可見。果園從脫貧攻堅后期整合零散土地實現規模化經營,近年來,從傳統人力耕作到智能管理,科技讓這片土地煥發了新的生機。隊員們直觀領略了科技興農的巨大潛力,深刻認識到專業知識在推動傳統產業升級中的關鍵作用。
圖2 農業環境智能監測終端
圖3 果園航拍圖
二、啟蒙筑夢想:教育互動與科學實踐播撒希望種子
從啟蒙引導到科學實踐,團隊用多樣形式為鄉村孩子打開認知新窗口。“播撒智慧種子”分享會點燃了孩子們對大學的向往,隊員們用生動平實的語言,向孩子們描繪了多彩的大學校園生活和專業特色。面對孩子們對大學生活充滿好奇的提問,隊員們耐心解答,悄然在他們心中種下夢想的種子;隨后的“‘AI’啟智,創建未來”科普講座,通過單片機小車實物案例,將智能硬件基礎知識變得通俗易懂,激發孩子們對人工智能領域的濃厚興趣;“一起探科學,點亮科技夢”活動更將理論知識化為實踐體驗,隊員與孩子們共同拼裝手搖發電機,在動手過程中傳遞科學原理,讓科技魅力在互動中深入人心。
圖4 實踐隊員進行主題宣講
圖5實踐隊員指導孩子們操控智能小車
圖6 實踐隊員與孩子們動手拼裝手搖發電機
圖7 實踐服務隊師生與孩子們合影
三、沃土授真知:心系鄉土與精神傳承厚植家國情懷
實踐活動中,服務隊既開展科技惠民服務,也著力挖掘其深厚的精神文化根基。盧氏縣縣委大院的土坯房,給隊員們帶來了深刻的震撼。墻上“艱苦奮斗是黨的傳家寶”的醒目標語,與這簡樸的環境共同構成一堂生動的艱苦奮斗教育課,其所蘊含的“土坯房精神”激勵著青年樸素務實、腳踏實地,把愛國情、強國志轉化為扎根大地、服務社會的報國行。
圖8 縣委大院航拍全景
走進“石大山戰役”紀念館,在講解員的帶領下,通過歷史資料、實物展品和場景復原,回溯那段烽火歲月。在烈士名錄前,隊員們駐足感悟革命先輩不怕犧牲、英勇奮斗的精神。這場紅色教育讓紅色基因融入青春擔當,也讓隊員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鄉村振興背后承載的歷史使命。
圖9 實踐隊員們參觀石大山紀念館
圖10 實踐隊員們在石大山抗日戰役紀念碑合影
為深刻感悟脫貧攻堅精神,實踐團隊深入安居苑社區,走訪村民與基層干部,體悟脫貧攻堅成效及精準務實、為民服務的攻堅內核;探訪當地養老院,對話老人與經營者,感受扎實民生保障,深化關愛責任意識;走進特色果園與民宿,調研果業、旅游業對鄉村發展的強勁帶動作用。
圖11 實踐隊員參觀養老院
圖12 實踐隊員與民宿經營者交談
此次“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中,鄭大電信學子不僅運用科技與教育知識服務當地,在實踐中深刻體悟了脫貧攻堅精神內涵,更將以所學所感影響帶動更多青年學子。學院也將持續深化實踐育人,引導學子傳承精神薪火,以青春智慧投身振興征程,共繪發展新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