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中旬,青海湖邊,一個牧民家庭經營的帳篷營地老板老馬愁容滿面。
往年此時,他的30頂帳篷早該爆滿,游客排隊等退房。今年卻空了一半,價格從880元腰斬到400元,依然填不滿床位。
向東1600公里,一敦煌導游朋友圈刷著莫高窟門票售罄的截圖,配文卻透著無奈:景區堵得水泄不通,可帶的團客比去年少了三成。
同樣的劇情在各大景區同步上演:
稻城亞丁單日游客破萬,香格里拉鎮某65間房的酒店周末只入賬4萬元,不到旺季峰值一半。
景區人擠人,酒店淚兩行。這個暑期開局,魔幻得像場分裂大戲。
當旅游大軍集體鉆進車里睡覺,莫高窟停車場深夜的景象,揭開了謎底一角。
上百輛改裝SUV、MPV緊密排列,后備箱敞開變形成簡易臥室。便攜灶臺飄出泡面香,折疊椅上游客刷著手機。停車場管理員司空見慣:這些人白天逛窟,晚上睡車,一分錢房費不掏。
這不是孤例。攜程數據顯示,暑期租車訂單量同比暴漲140%,床車、露營車類車型被提前兩個月搶空。
視頻平臺上,床車旅行話題播放量突破98億次,攻略涵蓋如何用10度電戶外空調扛過西北夜寒。
現在經濟不好,所以精打細算的旅行者正在考慮更便宜的游玩方式
敦煌酒店兩晚的預算1600元,夠租車15天。
扎尕那民宿三晚2100元,能買齊全套露營裝備且長期復用。
當景區接駁車單程收費破百,自駕車直達的優勢就更加赤裸。
這就是自駕游爆火的原因,但有遠不止因為窮。
經濟賬只是表象,更深層的是旅行方式的基因突變。
基礎設施革命正消除障礙。全國高速公路充電樁密度兩年翻番,318川藏線平均每50公里就有快充站。
租車平臺廝殺慘烈,西寧機場租輛坦克300日均僅120元,比打車往返市區還便宜。
信息差被技術碾平。短視頻博主探秘的小眾湖泊,三天內導航地圖就標注路線。小紅書野營地攻略精確到經緯度和垃圾站位置,傳統旅行社的信息壟斷徹底瓦解。
年輕人要的是主權在手。00后游客小林的說法極具代表性:跟團?每天7點集合像軍訓。
住酒店?凌晨趕星空還得求前臺開門。現在我的車就是移動城堡,看到土撥鼠打架能立刻停車拍半小時。
當自由的分量壓過舒適的床墊,酒店的冷清便成了必然。
酒店和旅行社,困在舊地圖里,不是游客拋棄了他們,而是他們沒跟上新需求。
我認識的一位露營地老板的經歷很說明問題。她在茶卡鹽湖周邊建的充電樁加露營地,98元提供水電淋浴,車位預約排到兩周后。
反觀隔壁高檔酒店,盡管降價到300多元,空置率仍超40%。游客留言一針見血:我要的是充電自由,不是大堂水晶燈。
旅行社的困境更嚴峻。某西北定制游公司推出“露營+輕奢酒店”混合套餐,訂單立即上漲65%。
創始人坦言:現在客人既要省住宿費,又愿意花798元買景區VIP免排隊。碎片化需求把傳統打包產品撕得粉碎。
現在看,這場自駕風暴沒有回頭路。
文旅部最新統計顯示,暑期自駕出行占比已達76%,較3年前提升34個百分點。露營基地數量兩年暴增78%,戶外電源品牌正成為旅游產業鏈新貴。
當甘南民宿老板們還在路邊攔車推銷時,聰明的玩家早已調轉船頭。
敦煌一些酒店將停車場改造成露營服務中心,提供付費充電和熱水淋浴,單日營收反超客房。
旅行自由的本質,從來不是躺在酒店刷手機。當車輪載著臥室奔向曠野,那顆向往遠方的心,終于找到了最狂野的歸宿。
那么,你愿意加入自駕游大軍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