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住房租賃條例》落地,許多人還在逐字逐句研究房東租客責任時,一場更深刻的變革信號已被高層會議悄然定調:
城鎮化從快速增長轉向穩定發展,城市發展從增量擴張轉向存量提質增效。
短短兩句話,終結房地產狂飆突進的時代幻想。
還攥著“2016年漲價去庫存”老黃歷、幻想下一輪暴漲會拍斷大腿的人,該醒醒了。
房價普漲的時代,已被官方蓋棺定論地畫上句號。
存量市場的游戲規則已徹底改變:資產不再躺著升值,能勉強維持原價已是幸運。
地段、房齡、裝修品質、甚至“情緒價值”都成為保值的必備籌碼。看看日本就知道了,當房子不再好賣,極致的空間利用和人性化設計才會成為核心競爭力。
而新條例中最值得警惕的關鍵詞,是“存量增效”。
指向的是全國各地大量空置的商業辦公樓、老舊廠房等“待盤活資產”。
當經濟下行,這些資產成為燙手山芋。
條例第五條和第七條,就是為城投公司、地方平臺甚至銀行量身定制的出路:鼓勵改造非住宅類建筑入市,同時設置嚴格的居住標準。
意味著什么?
國家隊即將大規模下場租房市場!
標準化改造、統一運營管理、資金實力碾壓……
這些平臺一旦入場,對散戶型個人房東將是降維打擊。
還抱著“賣不掉大不了出租”念頭的多房持有者,就像喊著“大不了找個有錢人嫁了”的幻想派,現實將異常殘酷。
有人會質疑:長租公寓不是一地雞毛過嗎?
國內第一批長租公寓,當年的失敗源于時機錯配:
政策未落地,反遭遇“漲價去庫存”與抽貸的雙重絞殺。
但是,今天形勢已經逆轉:
房價上漲預期消失,粗放型“二房東”模式被淘汰,國家隊帶著資源與政策入場,這已不是簡單的重復,而是螺旋式上升的新維度。
更值得警惕的信號是:條例要求“定期公布租金水平”。
這看似平淡的條款,極可能是房地產稅開征的前哨,租金備案形成征稅依據,與個人所得稅租房抵扣形成閉環。
手握多套房的人,稅務成本成為新的緊箍咒。
我們正站在一個殘酷的轉折點上:
對持有多套房產者:
拋售冗余資產,只留核心自住,是當下最理性的選擇。
持幣待購者:租房時代加速成熟,別急著入坑買房,讓子彈再飛一會兒。
過去靠房子造富的邏輯已經崩塌。
當國家隊帶著規則與資源全面進場,個人房東的生存空間將被劇烈擠壓。
你的房子,還能躺著收租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