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莎拉蒂自2017年以1.44萬輛的成績,在中國市場攀上銷量巔峰之后,大眾對這位“跑車皇后”最為直觀的認知便是“微商神車”。
兩列身穿職業西裝的干練女性,依次排開。熱鬧的喝彩聲和鼓掌聲中,居中的女企業家舉起香檳酒杯,一把掀開遮得嚴嚴實實的蓋車布。碩大的“三叉戟”車標瞬間被放大到整個視頻畫面中間,那是事業和財富的象征。
9.9元的瑪莎拉蒂素材包,4S店單次拍照收費200元的明碼標價,讓“恭喜xx總,喜提瑪莎拉蒂”迅速蛻變為打造成功微商人設的名梗。
4S店單次拍照收費200元的明碼標價,讓“恭喜xx總,喜提瑪莎拉蒂”迅速蛻變為打造成功微商人設的名梗
就這樣,憑借高頻次地亮相在短視頻的提車場景,瑪莎拉蒂給飛速增長的中國汽車消費群體建立起了,關于這個意大利超豪華車企鮮活的認知與暴富的標簽。
盡管瑪莎拉蒂在中文互聯網的熱度開始飆升,但在全球浩浩蕩蕩的電氣化浪潮中,海神波塞冬的銀灰三叉戟卻逐漸開始褪色了。
銷量告急,市場遇冷,瑪莎拉蒂淪為了被人們唏噓它光環不再的落魄者。
而這一情緒最終在2025年7月爆發,原因是一家名為“上海浦東瑪莎拉蒂”的經銷商,在社交媒體發布了一張新車特價海報。
它昭告天下了一件事:你只要花30多萬,就可以夠得到曾經以“兩王一后”的稱謂,與法拉利、蘭博基尼齊名的意大利超豪華品牌瑪莎拉蒂。
瑪莎拉蒂的SUV車型Grecale(格雷嘉)打折的力度有多大呢?
對比品牌方瑪莎拉蒂給出的指導價范圍,Grecale的原價在65.08萬—103.88萬元,而來自上海的經銷商報價為38.88萬元,降價幅度超過了26萬元。
這樣的促銷動作,著實顛覆了幾乎所有消費者對瑪莎拉蒂的認知,一時間引起轟動,登上熱搜。
消息傳出后,當地經銷商有銷售人員對外回應稱,Grecale限時特價38.8萬元的活動是門店專屬,屬于經銷商自身的買斷包銷行為,與瑪莎拉蒂品牌無關;活動車型僅限為Grecale的2023款,且只有白色外觀黑色內飾、不帶天窗的唯一一種固定選擇。
同時,據這名銷售人員透露,活動開始后,反響熱烈,僅兩天時間就已賣出十多輛,而這個限時特價會在該批車輛售完截止。
除了上海,鹽財經記者留意到,在北京地區的瑪莎拉蒂4S店,亦有關于Grecale落地價低至30多萬元的限時優惠活動,活動對象同樣有著特定年份和配置的車型限制。
在北京地區的瑪莎拉蒂4S店,亦有關于Grecale落地價低至30多萬元的限時優惠活動
瑪莎拉蒂的另一款大型SUV車型Levante也在炒得火熱的促銷活動中,得到了外界的關注。其最低起售價降到了50萬元出頭的價位,使得最高優惠幅度達到了驚人的30多萬。
當Grecale以歷史新低價,瞄準了小米YU7的潛在車主的時候,曾經官方指導價為86.68萬至119萬元的Levante,其前后差價足以讓車主再購置多一臺,稱得上頂配的小米YU7。
瑪莎拉蒂“背刺”二手車商?
在上海浦東經銷商引爆話題熱度前,公開消息顯示,瑪拉莎蒂的降價攻勢在多個地區早已展開。
為了應對清庫存和沖量壓力,不少銷售都將30多萬元的瑪莎拉蒂作為主要賣點,在各線上平臺宣揚開來。
疊加貸款政策的優惠,部分地區的Grecale裸車價甚至低至36萬元左右。而這一價格甚至比同型號的部分二手車還要便宜,導致有二手車商抱怨“被品牌方背刺”的奇景。
作為曾經在品牌調性上可以俯視BBA的超豪華品牌,瑪莎拉蒂旗下在售車型作出如此大幅度的降價調整,雖然有銷售相關人員在第一時間解釋稱并非品牌方所為,但這樣的銷售策略,不可避免地引發了外界對于瑪莎拉蒂生存的擔憂。
同樣值得關注的是,有公開報道稱,瑪莎拉蒂在一些城市地區出現了明顯的“經銷商渠道關店潮”。這更加殘酷地反映出,這一外資豪華車品牌在中國高端消費市場所遇到的挑戰。
7月21日,當鹽財經記者向位于廣州天河的一家瑪莎拉蒂4S店經銷商詢問,有無促銷活動時,也得到該店市場總監“我們目前已經閉店”的答復。
而翻閱瑪莎拉蒂中國官網,鹽財經記者發現這家4S店仍停留在頁面中;同時,頁面顯示,在去年11月末,這家店也宣傳過關于2023款Grecale綜合優惠最高達11.88萬元的促銷信息。
瑪莎拉蒂到底怎么了?
北方工業大學汽車產業創新研究中心研究員張翔向鹽財經分析稱:“現在有國產品牌進軍高端豪華市場后,相比一些傳統外資品牌,前者的產品用料的確要更加扎實,并且具有新能源電機的后發技術優勢,這是不少進口車沒法比的。”
具體到瑪莎拉蒂這個品牌,張翔進一步表示,過去,它作為主要賣點的大排量燃油動力,現在,很多的年輕消費者可能并不感冒,并且“隨著經銷商網絡收縮,售后服務等豪華體驗也會受到影響,所以,它如果不巨幅降價,在國內沒有銷量和訂單的話,很快就要面臨停產的局面了”。
電氣化轉型與現實博弈
當國產品牌憑借自身的電動化、智能化優勢強勢崛起的時候,瑪莎拉蒂的新能源車直到2020年4月才終于面世,打響頭炮的是Ghibli(吉博力)轎車的插電混動版。
當時,在其官方的新聞稿里,瑪莎拉蒂雄心勃勃地將這款車型定位為自家品牌電氣化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外宣稱,計劃在2025年前為其所有產品線提供純電動版本的車型,并且要到2023年實現全自動。
時間來到2025年的今天,瑪莎拉蒂CEO口中的電氣化轉型“決定性時刻”已到,但是,曾經被寄予厚望的插混版Ghibli,由于技術表現一般、產品力不夠突出,導致市場反響冷淡,也讓瑪莎拉蒂在新能源大浪中顯得無所適從。
另一個簡單的類比,更加彰顯了瑪莎拉蒂的掉隊。
同屬“兩王一后”的保時捷,從SUV到跑車,再到行政級轎車,擁有多達6個系列、50多款車型在售;
而算上燃油版和電動版,瑪莎拉蒂目前在中國大陸在售的車型不過9款,除了作為銷量主力的Levante和Grecale,其他針對特定人群的超跑車型對其銷量幫助更是寥寥。
對于普通消費者而言,名聲在外的瑪莎拉蒂,曾經時常與“奢華”“超跑”等字眼聯系起來,但不少人吐槽稱,其旗下車型產品力相對較弱的缺點,僅是打開車門,通過觀察內飾,就能直觀感受得到。
鹽財經記者曾目睹,在插混版Ghibli國內首發見面會的活動現場,從轎車到SUV,瑪莎拉蒂大多數車型的內部座艙空間塑料質感明顯;甚至很長時間以來,與注重將運動風格和豪華元素元素融合的保時捷相比,作為瑪莎拉蒂旗艦SUV的Levante,也僅有座椅和方向盤有真皮包裹,諸如彰顯品質的縫線工藝等高人工成本設計,更是少見。
如前文所述,2017年,瑪莎拉蒂在中國市場迎來銷量高光時刻后,便開始逐年走下坡路。到了去年,該品牌的銷量更是出現崩塌式下滑,多個月份遭遇賣出新車僅兩位數的窘境。
瑪莎拉蒂2014年-2024年銷量/數據來源:Stellantis和FCA集團年報;圖源:豹變
事實上,瑪莎拉蒂在中國市場的慘淡表現,是一眾超豪華品牌集體遇冷的縮影。乘聯會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賓利、勞斯萊斯、法拉利和蘭博基尼等品牌均有超過雙位數的銷量同比下降。
或許正是基于市場需求、成本投入和技術發展等因素的考慮,到了2025年7月,已經有多家外資豪華汽車品牌對電動化計劃做出調整,聲稱要在比原定更長的時間內,保留更多的內燃機車型。
雖然幾乎每家車企都把電氣化轉型的目標,當成自身下一個階段擁抱新潮流的求變增長點,但在張翔看來,同為外資品牌,瑪莎拉蒂正面臨著求變還是求生存的抉擇困境,且遇到的困難還要比同行更為嚴重。
“對于新能源等新車型的開發,要投入很多的資金,并且后續的市場反應并不一定會給品牌好的正向反饋,也會導致它的投資打了水漂。像這樣的冒險舉動,對于瑪莎拉蒂來說是很困難的,是它不得不考慮的風險。”
被誰黑了?又被誰害了?
盡管從頻繁調整定價策略,以及更換CEO、CCO等企業高管的動作可以看出,瑪莎拉蒂確有尋求變革的決心與勇氣,可囿于品牌定位相對模糊、新能源產品少且更新換代慢等問題,在如今激烈競爭的汽車產業格局里,瑪莎拉蒂或伴隨著微商的沒落和消沉,逐漸黯淡式微。
根據近來新能源汽車車輛購置稅減免政策的動向,監管當局計劃將相關政策延長至2027年年底,減免力度分年度逐步退坡。具體來看,在2025年繼續免征新能源汽車車輛購置稅后,在2026年和2027則將實施減半征收。
“現在在國內市場,瑪莎拉蒂受到了多方面的市場擠壓。等到它新的更具競爭力的電動車型開發出來后,可能在中國的政策窗口期已經結束了。”張翔這樣向鹽財經預測道:“基本上,我認為,瑪莎拉蒂這個品牌在中國市場很難生存下去了,未來只能在國際市場再繼續努力。”
今年7月初,全球管理咨詢公司艾睿鉑發表研究報告稱,目前在中國超過120個電動汽車品牌中,預計到2030年的時候,可能將僅有15家能夠實現可持續盈利,淘汰率達88%之高。
可以想見,在價格戰加速行業出清的背景下,產業競爭格局廝殺愈發激烈,中國乃至全球汽車市場遭受到的連鎖沖擊還將持續。
歷數過去在中國市場已然沉寂退場的進口豪華品牌,張翔以本田旗下的謳歌作對比,他認為,在現有競爭格局里面,外資車企的及時撤離,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或亦屬于無奈之下的理性之舉。
在退出中國市場前,謳歌2021年的時候在國內還有超過5000輛的新車銷量,相比去年下半年,瑪莎拉蒂在華進口月銷量才30多臺的成績,前者的市場表現還要更具活力一些。“但出于現實考慮,不能盈利、在國內不能賺錢的話,外資車企可能很快就需要及時止損、停止投入了。”
早在2011年,微博上一個認證身份為“中國紅十字會商業總經理”的“郭美美baby”,自稱“住大別墅,開瑪莎拉蒂”。
那時,有人說,瑪莎拉蒂被郭美美“黑了”。
幾年后,又有人說,瑪莎拉蒂被微商成功學“害了”。
但可惜的是,始終沒有人知道如何拯救瑪莎拉蒂,包括瑪莎拉蒂它自己。
【來源】鹽財經
【作者】吳陽煜
【編輯】江江
免責聲明
(上下滑動查看全部)
任何在本文出現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個股、評論、預測、圖表、指標、理論、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為參考,投資人須對任何自主決定的投資行為負責。另,本文中的任何觀點、分析及預測不構成對閱讀者任何形式的投資建議,亦不對因使用本文內容所引發的直接或間接損失負任何責任。投資有風險,過往業績不預示未來表現。財經早餐力求文章所載內容及觀點客觀公正,但不保證其準確性、完整性、及時性等。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