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美國財長貝森特向中國拋出100%關稅威脅,要求停止購買俄伊石油,這個數字透露出的是美國戰略焦慮像火山一樣爆發。
更讓華盛頓沒想到的是,中國連續三個月減持美債至7500億美元,帶動英國等六個盟友國家一起拋售,華爾街被這個消息震得發抖。
要說威脅變成了求助,再看盟友變成了觀望者,這場牌局的主動權到底在誰手里?
美國急了!"不可能的任務"撞上鐵板
7月21日,貝森特在電視節目中直接對華喊話。他要求中國必須答應兩件事:停止購買俄羅斯石油,停止購買伊朗原油。
不答應?那就準備承受100%的二級關稅,這是美方的最后通牒,毫無商量余地可言。問題是,這兩個要求對中國來說根本不可能答應。
俄羅斯已經連續12個月成為中國最大原油供應國,供應穩定價格合理。伊朗石油在西方制裁背景下,中國是少數能穩定開展交易的國家,這是正當的雙邊貿易。
更關鍵的是,中國的能源安全不容他國指手畫腳。中國戰略石油儲備已達11.8億桶,進口渠道多元化,根本不依賴任何單一供應商。
美國想讓中國高價購買他們又貴又不靠譜的頁巖油?這個算盤打錯了。商務部發言人的回應直接而堅定。中俄、中伊貿易是主權國家間正常經濟往來,不容政治化。
這個表態背后的邏輯很清楚:能源主權不容討價還價。有意思的是,特朗普此前還曾鼓勵中國購買伊朗石油。
如今態度180度大轉彎,說明美國的政策搖擺已經到了隨意性的地步。這種朝令夕改的做法,恰恰暴露了美方戰略的混亂和焦慮。
連小弟都不聽話了,美國成了"光桿司令"
美國想拉盟友一起對華施壓,結果卻是一地雞毛。歐盟對汽車關稅問題明確表示抵制,不愿跟著美國起舞。
日韓在半導體出口管制領域遲遲不愿跟進,態度曖昧讓華盛頓著急。連傳統的"五眼聯盟"成員都開始保持距離。
澳大利亞和加拿大對美國的貿易政策避而不談,顯然不想淌這趟渾水。這種全面遇冷的局面,讓美方所謂"二級制裁聯盟"看起來更像個笑話。
原因很簡單,大家都看清了美國單邊主義的本質。歐洲自身正在拼命解決俄烏戰爭帶來的能源危機,哪有余力配合美國折騰?
在經濟利益面前,政治表態顯得蒼白無力,盟友關系出現了根本性松動。更讓美國尷尬的是,中國的反制措施精準有力。
連續減持美債的動作,直接觸動了華爾街的敏感神經。英國、日本等國跟著拋售,生怕被美債危機波及,這種連鎖反應完全出乎美方預料。數據更說明問題。
美國對華依賴涉及276種關鍵商品,而中國對美依賴僅有22種。這種不對等的依賴關系,決定了誰更離不開誰,美國的威脅底氣明顯不足。
從制造業到高科技,美國企業離開中國供應鏈就玩不轉。特朗普加征關稅后,美國進口商偷偷少報中國貨20-25%。這種"口是心非"的做法,充分說明了中國制造的不可替代性。
這場"替代游戲"就是自欺欺人
美國試圖從越南、墨西哥進口來替代中國商品。結果發現,越南的原材料還是中國運去的,墨西哥的工廠零件也是中國造的。
說白了,只是"中國制造換了個包裝"進入美國市場。更諷刺的是,這種"繞道"進口反而推高了成本。中間多了一道手續,價格自然水漲船高,最終還是美國消費者買單。
這種掩耳盜鈴的做法,只能說明美方政策的荒謬和無效。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國的技術突破。華為在美國制裁下實現了7納米芯片技術突破,打破了西方的技術封鎖。
稀土出口一管制,美國軍工和電子業立馬停擺,這才是真正的實力體現。在國內市場,變化更加明顯。華為、小米等國產品牌拿下超過80%的國內市場份額。
老百姓不再迷信蘋果,這種消費理念的轉變意義深遠。能源領域的替代更加成功。中國從加拿大進口原油730萬桶/月,直接頂替了美國90%的份額。
加拿大油砂原油比美國頁巖油便宜30%,還修了新管道直通太平洋,運輸更方便。更重要的是,中國對石油的依賴本身就在下降。
電動車銷量占全球60%,風能、光伏裝機量世界第一。這種能源結構轉型,從根本上改變了游戲規則。
人民幣國際化也在加速推進。與30多個國家直接本幣結算,減少了對美元的依賴。這種金融主權的增強,為中國提供了更大的戰略回旋空間。
風水輪流轉,這回輪到中國主動了
現在的局面很清楚,主動權已經不在美國手里了。美國能打的牌越來越少,除了關稅這張老牌,實在沒什么新招。
而中國的反制手段豐富多樣,稀土管制、拋售美債、限制技術出口,招招命中要害。更讓美國頭疼的是,關稅這招已經被證明無效。
特朗普之前對華加征最高145%的關稅,結果呢?中國經濟韌性十足,美國自己卻被通脹搞得焦頭爛額,得不償失。
美聯儲的最新報告更是給出了明確警告。如果對華實施全面高關稅,美國核心通脹率將在當前基礎上再上升1.5個百分點。
這意味著普通美國家庭的生活成本將進一步飆升,民生壓力會更加沉重。難怪華爾街對"加稅派"抱持明顯戒心。
金融市場最怕的就是不確定性,貿易戰只會讓投資環境更加惡化。資本是最誠實的,用腳投票的結果已經說明了一切,市場不買賬。
從更大的格局來看,全球經濟正在發生深刻變化。以RCEP為代表的區域性協定快速崛起,多邊合作成為主流。中國積極參與CPTPP、推進中日韓自貿區,朋友圈越來越大。
反觀美國,單邊主義讓自己越來越孤立。這次貝森特的喊話,更像是一種情緒宣泄,而非理性的政策表達。當威脅變成了哀求,當盟友變成了觀望者,美國的戰略困境已經一覽無余。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合作共贏是大勢所趨。中美作為世界前兩大經濟體,完全可以通過對話協商解決分歧。但前提是相互尊重,而不是單方面的威脅和要挾,強買強賣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結語
美國的威脅暴露的不是實力,而是焦慮,真正的強者從來不需要靠嗓門大證明自己。
歷史潮流浩浩蕩蕩,合作共贏是人心所向,單打獨斗注定要被時代淘汰。
面對這種變局,咱們應該怎么看中美關系的未來?評論區聊聊你的想法。
作者聲明:作品含AI生成內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