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發人送黑發人”可以說是身為人父、人母一生中的至暗時刻,這藏著他們最深的無奈與悲痛。
1982年4月26日晚,開國上將陳錫聯剛吃過晚飯便得知了一個噩耗——他的次子陳再文在執行飛行任務時遭遇了空難,不幸罹難,彼時的陳再文也不過才31歲。
聽聞噩耗,縱使是戎馬倥傯一生,67歲的陳錫聯也不由得悲從心起,畢竟這可是自己的親兒子啊;而他的妻子也是悲痛欲絕,幾近暈厥。
但同時作為一名軍人,陳錫聯將軍又保持了最大的理性,反倒是安慰起了前來通知的空軍眾人。
“你們不要太難過,誰讓他是空軍嘛。無論是戰爭年代,還是和平年代都會有犧牲,這是無法避免的……”
而這場發生于1982年4月26日的巨大空難,也成為了新中國民航史上一抹永遠無法抹去的傷痛。
彼時的中國民航客機資源稀缺,是以多有隸屬空軍的飛機被臨時調撥民航的一幕。而當時這架由機長陳懷耀、副駕駛陳再文駕駛,編號為B-266的霍克·西德利“三叉戟”2E型客機便被劃歸民航執行任務,此次任務它由廣州起飛,目的地為桂林奇峰機場。當時機組人員118人。
作為將門虎子,陳再文自幼便對軍事飛行有著濃重的興趣,加入空軍后也是刻苦訓練,技藝精湛,是以也成為了副駕。至于機長陳懷耀,作為一名老飛行員,他的駕駛技藝也是毋庸贅述。
然而就在他們的飛機接近桂林時,卻突然遇到了極端天氣。天空烏云密布,大霧彌漫,這也導致了能見度驟降飛行危險增大;更為要命的是由于通訊設備受限,在與塔臺的溝通中也產生了極大的誤解。機長陳懷耀認為塔臺要求的降低飛行高度,乃是已經接近機場(實際上當時飛機距離目的地有42公里之遠)……就這樣選擇了降低飛行高度(1400米),可迎面而來的就是大山……
在事發后,搜救人員迅速展開救援,可是飛機事故的致死率眾所周知,最終機上118人無一生還、全部罹難。
而空軍領導得知消息后,深知父母之愛子,白發人送黑發人的悲痛,很是難決斷,于是還是決定親自將消息告知陳錫聯。
作為父親,兒子的不幸罹難無疑讓他心如刀割。可作為一名老將軍,陳錫聯當然知道戰爭、飛行的殘酷與風險;于是也就有了篇首他對空軍領導們的那蕃話語。
忍著喪子之痛,陳錫聯親自操辦了兒子后續的喪事以及相關撫恤工作。而在喪禮上,陳錫聯的哀詞更是讓人淚目。
他回顧了兒子的成長軌跡,其中也毫不掩飾對兒子的自豪、驕傲。可所有人又何嘗不知道這其中有著老將軍無盡的哀痛。
除了二兒子陳再文外,陳錫聯長子陳再強與三子陳再方也都投身軍伍,陳再方還獲授中將軍銜。
向永不投降的老將軍致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