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東海某海域發生了一場罕見的海上對峙,我軍054A型護衛艦“資陽艦”,在例行執行遠海任務過程中,遭遇一艘外軍“宙斯盾”級導彈驅逐艦的緊逼與挑釁。
這艘“宙斯盾”妄圖“以大欺小”強闖我軍航道,不料下一刻遭遇恥辱一幕。
據央視軍事頻道當天發布的畫面,這艘外軍軍艦在與“資陽艦”伴航過程中,多次高速試圖超越,并強行穿越中國艦艇的航道,相關畫面顯示,外軍艦艇機動動作頻繁,甚至一度逼近到危險距離,嚴重干擾“資陽艦”的航行安全。
要知道,在海軍編隊行動中,尤其是兩艘軍艦靠近航行的情況下,強行穿越對方艦艏,屬于非常不負責任甚至帶有敵意的行為,在國際軍事慣例中,這類行為通常被視為“挑釁式機動”,極易導致擦碰或誤判,從而引發局部摩擦。
而根據披露的信息,這并非一次偶然的近距離接觸,而是一場持續了兩個多小時、帶有高度敵意的對峙。
據公開資料顯示,在軍艦噸位和火力配置上,054A型護衛艦顯然不及對方的“宙斯盾”艦,這類導彈驅逐艦通常排水量超過9000噸,具備較強的遠程防空和對海攻擊能力,而054A排水量約4000噸,主要執行區域護衛與反潛任務。
但即使面對這種“以大壓小”的局面,“資陽艦”并未做出回避姿態,視頻顯示,在對方屢次試圖“卡位”并逼迫其讓出航線時,中國軍艦始終保持陣位,靈活機動,穩住航線,不給對方可乘之機。
海軍業內人士指出,這種“貼身纏斗”需要極高的操作技巧和心理素質,054A艦艇噸位較小,在風浪條件下更容易受影響,但反過來也意味著它的機動性能更為靈活,在多輪接觸中,“資陽艦”充分發揮了這一優勢,連續成功對抗對方的“插位”意圖。
這次事件之所以引發廣泛關注,除了時間長、距離近、態勢緊張之外,還有一個關鍵信息:據報道,“資陽艦”的主炮已開始供彈,并進入“零號位”就位狀態。
“零號位”是指艦炮對準艦艏的正前方,這是艦炮最直接、最具威懾的開火姿態,進入這一狀態,意味著艦炮已具備隨時開火的能力,而通常情況下,軍艦在與外軍艦艇對峙中極少會做到這一步。
這一舉動傳達的信號非常清晰:中方艦艇已做好了最壞的準備,而按照海軍慣例,在多次廣播警告無效之后,艦艇會采取“12點鐘方向穿越”或“警告機動”來表明立場,而供彈并進入主炮就緒,是沖突臨界點前的最后一道防線。
這說明當時的局勢,已逼近“擦槍走火”的邊緣。
事件發生后,雖然官方未明確點名外軍艦艇的所屬國,但從艦型、行為模式等推斷,外界普遍認為這艘“宙斯盾”艦隸屬某亞太域外大國海軍。
近年來,類似行為并非首次出現。根據公開資料,僅在2024年,東海、南海等敏感水域就發生過十余起類似事件,均由外軍艦機靠近中國艦艇或空域挑釁引發,這些“擦邊試探”的行為,目的非常明確:在不觸及明確沖突紅線的前提下,不斷測試對方反應,試圖牽制中方海上力量的常態化行動。
某些國家在所謂“航行自由”名義下,頻繁派遣軍艦穿越敏感海域,對周邊國家造成實質性安全壓力,而在地區國家不斷增強海上力量、維護海洋權益的背景下,摩擦變得愈加頻繁,擦槍走火的風險顯然也不斷上升。
其實對于普通人來說,一次海上對峙可能只是新聞里的幾分鐘畫面,但對前線艦員來說,這是一場精神與技術的極限博弈。
當主炮裝彈的一刻,距離沖突已不足百米,在高航速下,一次判斷失誤就可能釀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所以奉勸那些妄圖挑釁我國主權問題的國家,不要再在紅線邊緣試探,誰都無法保證下一次會發生什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