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銀川老城的“城中村”改造話題有些火。從南至北,民樂片區、高臺寺片區、滿春片區、北門北橋巷片區等,已經開始拆的,或者準備開始拆的,或者傳聞要拆的,都牽動著很多人的心。有的人懷舊不舍,有的人滿懷歡喜,不管如何,其實這些都是對于一座城市,對曾經生活中有過的交集過往產生的感慨。
可能有人等這一天已經等了很久,就像威記當初在北橋巷附近尋求租房的時候,就聽聞說北橋巷要拆遷一樣,轉眼就十多年過去了。如今,它終于來了。
這個“城中村”改造,已經不是新事物。對于很多城市來說,是為了讓城市更美好,讓市容市貌,讓城市的面貌更加賞心悅目,讓人們的生活更加美好和諧。
常規的操作,就是把“城中村”的老舊房子拆掉,給原居民予以異地按比例安置,原地作他用,或者原地新建小區回遷安置。簡單一點來理解,就是以房補房。
威記沒有看到公告,不知道這一輪的銀川老城“城中村”改造項目的具體是怎么樣的。但是要是如果民樂片區、高臺寺片區、滿春片區、北門北橋巷片區等幾個“城中村”拆除后,像這些年其它區域的那樣進行原地重建小區,就有些可惜了。
因為銀川如今還缺房子嗎?放眼老城,存量房這么多,完全可以通過協商和操作來消化掉原住民的安置住房需求?!井斎涣?,牽扯到利益,可能比較難溝通和達成,可是也是一個好方向】這樣既安置了原住民,又消化了城市存量房,更減輕了開發商的資金壓力,同時城市更活泛起來,可謂一舉多得。
其實,銀川缺的是留存和展現銀川作為歷史文化名城的風韻和底蘊的地方!如果按照銀川之前對于老城的規劃,以“不大拆大建”、“做減法”的思路,這些“城中村”拆除后騰挪的地方,完全可以給銀川恢復老城風韻和歷史底蘊的一個發揮空間。
說起來,如今老城已經有多處地方已經騰空,比如進寧街和解放街交叉口的西南面;比如實驗學校對面的空地等,要是加上這幾處“城中村”,那么在規劃如何恢復銀川老城歷史韻味來說,就顯得游刃有余,可操作性的空間也大大增強了。
要知道如今對于“城市更新”的要求和理解,除了要增強人們的幸福感,同時更要讓城市散發屬于自己的魅力和溫度!
單純的拆遷建小區,就像千城一面,毫無特色可言。不如嘗試一城千面,讓銀川的歷史底蘊和韻味重現?銀川具備這樣的特質和潛力。
可能有人會說威記也就一個老古董,整天講什么銀川歷史這樣的老黃歷,要往前看,發展經濟,向北上廣深看齊才是正道。可是威記覺得吧,一座城市一直朝前走,卻忘記了自己的來時路,還有曾經的樣子,能走多遠?
沒辦法,誰叫威記是如此熱愛銀川!既希望它發達,也希望它能留存屬于自己的歷史。
說老實話,銀川這些年的發展可謂日新月異,城市也擴張了好多倍。可是,人們記住的是覽山閱海的美,有誰記住了“支寧人”的艱辛和奉獻?記住的是賀蘭山東麓的香醇,有誰記得賀蘭山的浴血兵戈?記住了銀川賽江南的風光,有誰記住了“塞上江南”由來的血淚凝聚?記住了銀川建城2000多年,有誰記住了銀川城的波瀾壯闊歷史?
歷史讓位于發展的例子實在是太多了,所以,在“城市更新”中,能否體現“城市的溫度”?
這里是寧夏!發現寧夏之美,感受寧夏之美!
我是阿威,用溫暖的文字,翻起塵封的記憶,記錄寧夏的人文歷史!謝謝閱讀關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