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位于比利時布魯塞爾的歐盟總部大樓。新華社記者 趙丁喆攝
近日,歐盟委員會正式公布了2028年至2034年長期預算案,總規模高達約2萬億歐元。這一預算案不僅在歐盟內部激起巨大爭議,也在歐洲議會各主要黨派、各商業協會、農會等團體之間引發激烈辯論。有評論認為,新預算案是歐盟有史以來最為雄心勃勃的戰略投資計劃,但也有人認為該預算案過于天馬行空,將不可避免走向失敗。歐盟將圍繞新預算案展開拉鋸談判,最終會是怎樣的結果尚未為可知,但這注定是一場關于歐洲未來發展模式與政治共識的考驗。
新預算案比上次預算案增加8000億歐元,增長15%,反映出歐盟在疫情后、俄烏沖突背景下大幅增加安全、科研、競爭力和移民政策等領域投入。預算案分為三個核心部分:區域與農業發展、歐洲競爭力(含科研與防務)、全球事務與鄰里政策。其中,“歐洲競爭力”板塊預算金額高達7500億歐元,涵蓋歐洲創新議程、芯片法案、數字基礎設施投資以及空間與防務聯合項目等。
該預算案重點突出安全防務投資。其中,國防與空間項目預算增長了5倍,達到2100億歐元,重點投入歐洲天空護盾計劃、衛星通信和導彈防御系統等跨國合作平臺。科研領域獲得超過1600億歐元支持,資助“地平線歐洲”框架計劃的延伸項目以及清潔能源創新。移民與邊境管理預算達650億歐元,增加3倍,主要用于加強邊境防控技術系統、提高庇護處理效率、與地中海周邊國家合作。
全球事務部分的預算設置了一個靈活的“全球伙伴基金”,總額達3200億歐元,將長期支持烏克蘭重建、對非洲與西巴爾干地區的投資以及氣候項目,這也體現出歐盟意圖通過預算手段增強其地緣政治影響力的目的。
傳統農業政策與地區發展基金有可能成為新預算案最大輸家,在總規模中的比重有所下滑,農業與農村發展預算削減至3400億歐元,地區融合基金則為2950億歐元。歐委會希望通過更嚴格的績效評估機制提升這些資金的使用效率,同時引導更多資金轉向數字化與綠色經濟轉型項目。但是,削減農業與地區發展預算將面對成員國巨大反對聲浪,有可能功虧一簣。
雖然歐委會主席馮德萊恩堅持認為,歐盟預算安排要有“前瞻性戰略眼光”,反映出其在全球格局中扮演更積極角色的雄心,但是能否安然渡過隨之而來的輿論風暴還是未知數。
按照歐盟相關程序,預算案需獲得27個成員國一致同意,并經歐洲議會批準后才能實施。德國政府明確表示認可對科研、防務、數字轉型方面的預算安排,認為這是“增強歐洲戰略自主性的重要一步”。但對新增稅種提出異議,強調“必須尊重成員國的財政靈活性”。德國副總理兼財政部部長克林拜爾警告,不應以歐盟預算為由大幅增加企業稅負。
法國政府公開支持預算案,認為這一框架將幫助歐洲在動蕩時期增強集體應對能力。法國總統馬克龍表示,這是邁向歐洲自主權的關鍵預算案,是重建歐洲力量感的起點。法國尤其支持防務聯合投資和非洲戰略合作。
意大利政府歡迎預算案中對綠色能源和數字化基礎設施的大幅投資,認為這將有助于南歐國家彌補結構性劣勢,但同時表達對削減農業補貼和移民政策集中化的不安,呼吁“在國家主權與歐洲集體目標之間找到平衡點”。
荷蘭、瑞典、丹麥等“節儉國家”對預算的快速擴張表示反對,擔心預算紀律被打破;匈牙利和斯洛伐克則強烈質疑對烏克蘭的長期援助政策,認為歐盟不應被地緣博弈綁架。
歐洲議會內部分歧更大。中右翼的歐洲人民黨支持加強防務與科研,但警告農業政策不應“被邊緣化”;中左翼的社會民主黨強調必須“確保預算具有包容性與社會導向”,主張更多資金流向貧困地區和青年就業;綠黨與左翼集團則批評預算未能兌現“綠色歐洲”的承諾,尤其對可再生能源、節能建筑的支持不足;極右翼政團“歐洲民族與自由聯盟”斥責整個預算案為“官僚集中主義”的體現。
不同聲音還來自各行各業。歐洲工業聯合會認為預算案中對半導體、數字基礎設施的投資“釋放出積極信號”,但警告新增稅種不能影響歐洲企業競爭力。歐洲農民協會則強烈反對削減農業補貼,稱“這將損害糧食安全與鄉村就業”。環保組織“歐洲氣候行動網絡”強調歐盟需兌現其30%綠色支出的承諾。
其實,最關鍵的爭議還是在于“錢從哪里來,錢往哪里去”。
歐委會提出通過新增稅種提升自有財政能力,包括對跨國企業利潤、電子廢棄物、煙草消費等征稅,目標是到2030年讓歐盟自籌資金比例達到30%。但這一計劃在實施路徑和接受程度上面臨巨大挑戰。部分成員國認為此舉將侵犯各國財政主權,企業界則擔心重復征稅與行政成本過重的問題。
同樣,在支出結構方面,防務、科技和邊境控制成為優先項。農業與地區發展基金則遭削減,這在2024年歐洲議會選舉后民粹主義抬頭的背景下,可能進一步點燃農民的不滿。一些環保組織指出,歐盟曾承諾將至少30%的預算用于綠色轉型,但新預算案僅分配了不足25%,還堅持在應對氣候變化問題上“開倒車”。
不管怎樣,新預算案有其積極意義。預算對數字基礎設施、歐洲芯片法案、關鍵原材料供應、綠色氫能項目等領域加大投資,反映其嘗試構建一個更具戰略縱深的“自主歐洲”。而且,歐委會的更深遠意圖在于,利用歐盟預算案作為構建政治整合與戰略自主的平臺,向所謂的“聯邦化歐洲”邁出關鍵一步,但最終歐盟預算改革能否闖關成功,還有待觀察。(作者:翁東輝 來源:經濟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