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新質動能,作者|沐風,編輯|時楠
在短短3年內,美團創始人王興,悄無聲息地完成了一場資本豪賭:
狂投超30家機器人相關公司,累計金額超百億。僅人形機器人領域,他就押中了7家賽道核心玩家。
他重倉下注,連投連領,是明星項目背后的“大金主”:
宇樹科技第二大股東、銀河通用的場景共建方、自變量機器人的操盤推手,它石智航、星海圖更是砸下上億美元。投資頻率之密、下注金額之大,直接把王興送上“中國具身智能最大投資人”的寶座。
更重要的是,他正在構建一個“機器人軍團”。從AI大腦到硬件本體,從配送場景到醫療藥房,從基礎科研到場景閉環,布子之密,遠超想象。
這不是一場短跑,這是王興親手開啟的一次產業級生態變革。
01 殺進具身智能深水區
2025年剛過半,美團的對外投資只做了三筆,目標卻驚人一致——全是具身智能企業,而且沒有一筆是跟風,全部親自上陣、核心出手。
7月8日,美團戰投領投具身智能公司它石智航,金額高達1.22億美元。
7月9日,星海圖宣布完成A4、A5兩輪融資,美團系繼續出手,兩輪合計超1億美元,美團龍珠和美團戰投分別聯合領投。
加上5月剛剛投下的自變量機器人,美團在三個月內連出三槍,槍槍射向中國具身智能最核心的創新公司。
這還只是冰山一角。自2023年至今,王興通過美團龍珠、美團戰投等資本平臺,已經累計出手8次,投了7家具身智能公司——人形機器人、新一代大腦、底層技術棧,核心全押,招招到肉。
美團投資事件 圖片來源:烯牛數據
從創業背景看,這些公司幾乎都是“科班出身”。
它石智航團隊來自華為、百度、大疆;星海圖創始人有Waymo、Momenta背景;自變量機器人核心成員出自IDEA研究院、清華系AI團隊。就連最早一批入局的宇樹科技和銀河通用,也都是從機器人底層技術爬上來的“硬骨頭”。
而美團并不是淺嘗輒止的投資人。它在這些項目中,幾乎都扮演了重要股東、深度綁定的角色。
比如宇樹科技,從B+輪、C輪連投兩輪之后,美團旗下漢海信息成為其第二大股東,僅次于創始人王興興本人。
再比如銀河通用,不僅拿下了美團戰投的資金支持,還在業務層面深度合作,一起打造全球首個“人形機器人智慧藥房”解決方案,北京首家無人藥店已上線運營。
再看它石智航這筆交易,更是把投人這件事做到極致:公司才成立5個月,還沒對外發布一款產品,就已經完成兩輪融資,總金額2.42億美元,美團還罕見地以領投方身份亮相,直接拉起新一代具身智能獨角獸。
這在資本寒冬的2025年,幾乎是罕見的強勢舉動。
如果只看這幾家明星公司,就足以讓王興拿下“中國具身智能第一投資人”的名號。但更有意思的是——他布局的不只是點,而是一整張戰略地圖。
圖片來源:星海圖
從人形機器人、四足機器人、手術機器人,到本地配送、智慧藥房、視覺大模型,從場景端到模型端,從硬件到數據再到算法,王興幾乎用三年時間,搭出了一套“機器人+AI”的產業級閉環。
用王興自己的話說,美團的目標是“連接數字世界和物理世界”。而機器人,就是那個新的連接器。
接下來,美團還會繼續投嗎?毫無疑問。因為這才剛開始。
02 蓄謀已久的戰略轉向
王興如此瘋狂地押注機器人,難道只是為了以后送外賣不用騎手嗎?
格局小了。這背后,是美團一次深刻的、蓄謀已久的戰略轉向。
曾經那個靠“騎手”連接線上與線下的外賣巨頭,下定決心要給自己裝上科技的引擎。
2021年,是一個標志性的拐點。這一年,美團集團戰略從“Food+Platform”正式升級為“零售+科技”,明確將AI、機器人、自動駕駛等作為未來核心方向。
這個變化,最直接地體現在了旗下產業基金“美團龍珠”的投資風格上。在此之前,美團龍珠是消費賽道的“捕手”,投的是喜茶、蜜雪冰城這類項目,目的是加固美團本地生活的護城河。
但從2021年起,畫風突變。數據顯示,2021年,美團龍珠全年投資16起,其中5筆投向硬科技;到了2022年,硬科技投資占比飆升至64%;而2023年,投出的9個項目里,有8個都是硬科技項目。
曾經的消費“捕手”,搖身一變成了科技玩家。
事實上,這個想法早已在王興心中醞釀多年。早在2017年,他就提出過著名的“互聯網下半場”理論:上天、入地、全球化。其中“上天”指的就是高科技。他那時就預言:未來甚至會利用無人駕駛技術和機器人來配送。
到了2021年3月的財報電話會上,王興更是將這一想法公之于眾,正式定下基調:美團業務的發展不僅需要軟件,還需要硬件,機器人目前是美團投資的關鍵垂直領域之一。
為了支撐這個龐大的戰略,美團不僅在外部瘋狂掃貨,內部也在加緊練兵。
2022年,美團在深圳成立了美團機器人研究院。它主要依托美團海量的生活服務場景與數據,搞無人機、自動駕駛、具身智能等機器人共性關鍵技術的研發。
截至2024年底,研究院已與全球20余所頂尖高校達成了40余項科研合作,研究成果頻頻登上ICRA、IROS等國際頂會。
從外部的瘋狂下注,到內部的研究院自研,美團的這盤棋,早已從送外賣的單一場景,擴展到了一個更宏大的未來。
03 布局下一個時代浪潮
具身智能火熱,是這兩年的事。但王興下這盤棋,卻遠在潮水涌來之前。
一個有趣的細節是,早在2017年,王興就和宇樹科技的創始人王興興打過照面。在一個創業聚會上,25歲的王興興給包括王興、雷軍在內的一群互聯網大佬展示機器狗。結果,機器狗過門檻時卡住了,當場死機。
當時,王興并沒有投資。不知道是宇樹錯過了更早被資本垂青的機會,還是王興心中還沒標出Robotics這塊沃土。但這恰恰反映了王興的投資哲學:謀定而后動,一旦看準,便會以最兇猛的姿態下重注。
這種謀定,體現在他投資邏輯的深刻轉變上。
在2021年戰略升級之前,美團的投資邏輯非常清晰:“投你,是因為你能幫我跑腿”。投資的項目類別非常聚焦,要么是美菜網這類本地生活業務的延伸,要么是喜茶、蜜雪冰城這類消費品牌,目的就是為了加固美團的業務護城河。
但如今你會發現,新一波被投的公司,很多和美團的業務“八桿子打不著”。有的產品都沒量產,有的甚至連原型機都還沒有。
為什么?不妨回顧下王興曾經說過的一段話:
歸根結底,我們的使命一直是幫大家吃得更好、生活更好。我們在物理世界中建立了相當大的基礎設施……我們相信,當我們進入AI時代時,這種基礎設施將非常有價值。
這段話翻譯過來就是,王興的思路,早已不是美團業務需要什么機器人,而是下一代的基礎設施,應該以什么為載體。
他給出的答案就是:Robotics(機器人技術及應用)。
美團的商業本質,一直都是做“連接”。過去,它靠著千百萬外賣騎手大軍,連接了線上的數字世界和線下的實體世界。而王興現在認為,能擔起這個連接重任的下一代基礎設施,就是機器人。
所以,王興現在投的,已經不單單是某個會走路、會端茶倒水的機器人了。
他真正想要的,是把整個現實世界,都變成一個可以被軟件計算、被系統調度的巨大服務器。在這個系統里,人形機器人、自動駕駛汽車、無人機,都是這個巨大服務器伸出的一環。
這才是他真正的野心。
因此,你會發現他的布局是一個完整的體系。在AI2.0浪潮剛起時,他就以個人身份入股了王慧文創立的光年之外,后來更是直接由美團整體收購。
緊接著,又陸續加碼了智譜AI、月之暗面等國內頭部大模型公司,這是在為機器人軍團打造“最強大腦”。
自動駕駛這個能夠連接線下業務的賽道,也早早被他納入射程。
可以說,這一輪具身智能大戰里,美團已經在搭建一個基于物理世界的完整機器人版圖了。
這位以思考著稱的棋手,在深謀遠慮后,正在搶占下一個時代浪潮。
04 結語
說到底,王興不是看熱鬧,他是真的在做長遠準備。他要讓機器人成為美團未來的基礎設施,就像今天的電梯、Wi-Fi、攝像頭一樣,成為每一個社區、商場、醫院都離不開的一部分。
所以,王興投機器人不是跟風,而是他相信,未來有一天,美團的服務不再依賴人力,而是靠“智能系統”自動運轉。這個系統跑得越好,美團的競爭力就越強。
而這盤棋,王興已經悄悄布局了好幾年。只是現在,我們才看到它成型的樣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