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近代史中作為蔣介石政府手中的兩大暗器,中統和軍統這兩大情報機構明爭暗斗,但中統為何總是落后一步?
器不如人
作為中統特務機構當家人的徐恩增,這位陳果夫、陳立夫的心腹,本應掌控全局,卻在戴笠的步步緊逼下節節敗退。
1943年,徐恩增在一次高層會議上無奈嘆息:“戴雨農的手腕,我終究學不來啊。”這句肺腑之言,道出了中統在和軍統斗爭中失敗的原因所在,權力斗爭的殘酷性,遠不止于情報能力,更關乎背后的靠山和手段。而這也是徐恩曾和戴笠兩者斗法而處于下風的重要原因。
徐恩曾面對戴笠承認技不如人,主要是戴笠的狠辣與蔣介石的寵信,一層又一層的壓力讓徐恩增始終喘不過氣來。
要理解中統后來的頹勢,就先得從兩者的開端上去查看。
中統,全稱中央統計調查局,成立于1938年,脫胎于國民黨的黨務調查科,核心使命是監控黨內異己和維護蔣的絕對話語權。
中統的血脈里流淌著陳立夫兄弟的意志色彩,二陳兄弟掌控黨權,將中統塑造成一個官僚化的工具,人員多來自舊式文官體系,行動遲緩,只盯著“自己人”。
反觀軍統,1932年由戴笠創立,原名復興社特務處,后歸入軍事委員會統計調查局,專攻軍事情報和敵后破壞。
相比較于出身優渥的徐恩曾,曾經在底層摸爬滾打的戴笠具有更強的目的性,他將軍統打造成一支高效、狠辣的影子部隊,成員多為軍校精英或江湖草莽,不論手段只看結果。
把這兩者放在一起比較的話,中統像一頭笨重的老牛,在黨爭泥潭里打轉;軍統卻似獵豹,在抗日烽火中游刃有余。
于是在烽火戰爭時代中,具有更強實用性的軍統無疑更加受到蔣介石的青睞了。
狼行千里吃肉
實際上在抗日戰爭期間,軍統和中統的爭權,也就是戴笠和徐恩增在老蔣面前爭寵的過程,就看蔣介石更喜歡誰了。
作為中統的實際掌門人的徐恩增,他出身書香門第,性格溫吞,他靠二陳兄弟提拔上位,凡事講究“規矩”和“程序”。
戴笠雖然也是黃埔出身,但是之前在社會底層游刃有余狡黠如狐,一手掌控軍統,深得蔣介石信任。
所以這兩人甫一交鋒,徐恩增想用“陽謀”壓制對手。1941年,徐恩增就試圖通過黨內調查指控戴笠貪污,結果戴笠反手拋出中統內部腐敗的證據,令徐恩增顏面掃地。
相比較于徐恩增,戴笠則善用“陰謀”。1942年,他借“汪偽滲透案”設局,散布徐恩增與漢奸有染的謠言,蔣介石一怒之下,差點罷免徐恩增。
史料記載,戴笠曾私下譏諷:“徐某人只懂坐辦公室,哪知刀尖舔血的滋味?”
這句話戳中了二人斗爭的關鍵所在,徐恩增的資源在黨內,但戰時權力重心在軍界。
在戰時,戴笠可以直接向蔣介石匯報,軍統的觸角借助于部隊伸向敵后、暗殺、情報網,讓中統望塵莫及。
對比之下,徐恩增這樣一個看起來一個溫文爾雅的書生,怎敵得過一個殺伐決斷的梟雄?
戴笠的心思之深,徐恩增遠不能及。浙江人出身的戴雨農在蔣介石面前充分發揮了自己這一方面的地緣優勢,緊緊團結住同樣深受老蔣信任的胡宗南,這些東西已經徹底把徐恩增落在了后面。
趕盡殺絕
戴笠心中清楚,自己現在的優勢是因為戰爭年代自己比徐恩增更有用,所以只要不把徐恩增徹底踩死,自己永遠不得安生。
于是戴笠也開始精心策劃讓徐恩增徹底倒臺。
1944年,戴笠抓住徐恩增一個致命破綻,徐的親信卷入一樁“黃金走私案”。戴笠借口中統需避嫌,就把這樁案子拿在了自己手中。
趁你病要你命,戴笠讓軍統特工偽造證據,將矛頭指向徐恩增。
蔣介石震怒,召見徐恩增質問。由于中統的官僚體系拖了后腿,證據鏈漏洞百出,徐恩增面對質問支支吾吾,更加把渾水引到了自己身上。
這時候戴笠趁機煽風點火,他曾在日記中寫道:“徐氏優柔,終自掘墳墓。”
不久,蔣介石下令削減中統預算,徐恩增好不容易拿在手中的權力也開始崩塌。
1945年,在抗戰勝利前夕,徐恩增被迫辭職,黯然退場。而戴笠的軍統一家獨大,如日中天,徹底掌握著軍事情報的話語權。
徐恩增和中統的落后,從一開始就注定了;而徐恩增的悲劇,其實在一開始就注定了,而性格中的保守也成為其致命因素。
兩統的明爭暗斗,最終以軍統的勝利落幕。不過正所謂月滿則虧,一家獨大的戴笠很快就引起了蔣介石的擔憂和疑心,也而這也成為戴笠自己悲劇命運的開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