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據雅虎財經的報道,中美之間圍繞關稅貿易問題將開啟第三輪談判,時間定在下周一和周二,也就是7月28至29日。
中美之間的貿易談判是基于暫停增加關稅的期限臨近,以及此前,美國總統特朗普對于調停俄烏沖突上,指責俄羅斯方面沒有遵守承諾,揚言要制裁俄羅斯,特別是就購買俄羅斯原油高于美國原油的國家予以增加關稅,特別是印度和我國,占比都高于進口美國原油。
本次中美雙方的談判,基于前兩輪的兩輪經貿磋商中,中美雙方達成了互相降低關稅,取消非關稅壁壘的結果,故這輪談判是非常的重要,甚至是有著影響世界后續格局變化的一次談判。
在關注這場中美雙方談判中,也要看到我們的一個鄰居——日本,在這幾天,日本和美國達成了貿易協議,并且歐盟主席馮德萊恩也在訪華之前,訪問了日本,釋放了要和日本在稀土乃至貿易上增加更多的合作。
首先來看日本與美國達成了貿易協議,美國對日本的,貿易關稅為15%,但日本需要向美國增加5500億美元投資。按照特朗普的描述,美國此項協議達成將在美國創造數十萬就業崗位,并獲利90%利潤。
說白了,這個協議的達成,看似雙方在盟友的關系下,愉快的簽訂了。但后續能否起到特朗普所言的效果,恐怕是大打折扣,畢竟日本此刻答應簽訂協議也是無奈之舉,這是本國在出口貿易上,諸多行業主要市場是美國,此前特朗普頻頻威脅要對日本貿易關稅上升到25%,引起日本國內特別是汽車行業的不安,故此番日本在外界看來跪式接受了美國的要求,也還是穩定了國內不少行業的信心。
當然,日本也有自己的算盤,這不最近又傳來了,歐盟主席馮德萊恩在訪華的前夕,訪問日本,雙方談的很愉快,展現了“日歐聯手”,畢竟這幾年對于歐盟來說恰逢多事之秋,自俄烏沖突以來,原本在拜登時期,美國與歐盟關系融洽,誰知道特朗普上臺以后,讓歐盟十分難堪,先是痛批北約各國軍費沒交夠,多次在公開場合與歐盟意見相左,而美國的無差別關稅貿易政策,讓盟友間的關系更加微妙了。
我國宣布稀土出口禁令以后,讓歐州各國坐立難安,雖然歐盟主席馮德萊恩表示要來華磋商,達到解決稀土供應以及其他方面的合作,但歐盟一直以來唯美國馬首是瞻的表現,也讓我國對其來華并不熱情。
所以,來華前,歐盟先與日本碰頭,也是互相滿足各自的利益,雙方都是對于美國總統近期各種政策在以美國利益為主的不安,特別是在關稅貿益上,西方各國都是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
當然,日本也是有出于自己的野心布局,一直想謀求大國地位,包括解禁自衛權,獲得戰略自主權。自日本首相石破茂上臺以來,不僅在防衛白皮書上繼續錯誤的將中國定義為前所未有的戰略挑戰,并在南海問題上,多次煽風點火。
這不此次借歐盟訪日,還有一個細節值得特別關注,雙方談到了地區的安全問題,歐盟方面表示不僅要在稀土開發上要和日本合作,還將和日本在國防工業上加強合作。在來華前,日本和歐盟釋放出如此信號,難免有些意味深長。
說白了,歐盟的算盤就是,一方面要和中國要借日本的手,給中國施加壓力,表示自己還是有幫手的,也想通過日本合作,延長稀土制造的產業鏈。另一方面,更有意思的是,本次日歐之間還透露了將展開衛星通信合作,向外界透露雙方都借此次會談,布局長遠可以擺脫對美國依賴的發展,明顯就是既然你美國對盟友不仁,也別怪我們不義。
最后,說一千道一萬,其實實力才是硬道理,這些年來,我國在不斷埋頭苦干之下,腳踏實地的在經濟全球化的道路下,走好這條路,才取得今天的成就,所以在美國揮舞關稅大棒下,可以從實力的角度與其談判,而不是像西方多國,以妥協換發展。
所以不管日本和歐盟乃至美國打什么算盤,搞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最后只能把路走窄了,讓自己無路可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